□和谐之音/□沈长洪
“拼车”回家过大年
往年春节,一到买返乡车票时就闹心,票难买、车太挤不说,我们老家在乡下,路上还要倒几次车。老公每每感叹:回一趟家实在不容易。去年,老公在社区QQ群里发了一个帖子,抱怨回家过年难,很快就有人提了建议:“现在流行‘拼车’回家,你们可以试试。”
在网上查了一下,“拼车”是近几年流行的词,是指有爱心的车主可以捎带没车的同乡一起回家过年。一起回家既方便又省钱互相还有照应。主意是不错,可去哪找这么合适的同乡?
老公在社区里发了一张“拼车”的新帖,但一听到路线,很多人表示爱莫能助。眼看春节临近,老公对“拼车”寄予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正打算着去排队买票,门外忽然传来了敲门声,来人是个40岁左右的陌生人,他自我介绍说:“我叫邓勇,咱们是同乡。”
勇哥是刚搬来的住户,无意中看到了老公发的“拼车”帖,于是决定捎带我们回家:“我的车是面包车,坐我们两家6口绰绰有余。今年我们两家就一起回家过年吧。”勇哥的好意,让我们既感激又兴奋。
千里行程,一路上还真发生了几次有惊无险的小插曲。在省道上,汽车突然爆胎,这哥俩一起动手很快就换好备胎继续上路。而途经一段山路时突遇大雾,旁边就是悬崖,天色渐黑,再不走就要在寒冷的山上过夜了。哥俩商量了一下,勇哥开车,老公就在前面步行指挥领路,最终得以顺利通过。一路上,我们两家友爱互帮,路途变得温馨而短暂。等我们在村口下车才知道,勇哥和我们并不在一个县,为了送我们,他多跑了好几百里的路。感激的话只化成一句:“新年快乐!”回来后我们两家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2014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看着买来的新车,我长舒一口气:今年终于不用为回家过年发愁了。老公忽然说道:“我们也去发个“拼车”贴吧。”我立刻回应:“好,马上去。”
帖子发出没多久,就得到一个同城老乡的回复并连连称谢。同时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社区的左邻右舍都找到了“老乡邻居”,在拼车回家之前,这些居民已经从网上到线下开始串门走动起来,本来互不认识的人,通过“拼车”变成了好友。大家你来我往,过年的气氛愈加浓郁起来。
回家过年,“拼车”一路向家,回家的路在我们互帮互助的“爱心”里,变得不再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