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圣威
本报讯 临安越夏高山花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校金,去年靠寄养盆花收入20多万元。据悉,该合作社共有农户10余户,依托寄养盆花,平均每户增收8万元。
据临安农技推广中心党总支书记吕萍介绍,临安目前有近百农民从事盆花寄养,大棚规模达6万平方米,“寄养盆花已成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增收之计是如何上山的?记者在浙江省农科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找到了答案。近日,省农科院花卉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的“一品红、蝴蝶兰节能促控栽培模式的创建与推广”项目,通过了浙江省农科院组织的专家组的鉴定。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一品红国庆期间上市的“平原—山区”栽培模式和蝴蝶兰元旦春节期间上市的“平原—山区—平原”栽培模式,为高山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和技术支撑。
据悉,该项目自1999年实施以来,已在临安、萧山、建德、安吉等地建立8个示范基地,累计推广生产一品红、蝴蝶兰1615.5万盆,辐射带动全省3000多高山农民人均增收2万元。
高山寄养盆花有何优势?以一品红为例,其自然花期在圣诞节前后,但江浙沪地区12月到2月正值严冬,受严寒影响,不仅一品红的生产风险大、成本高,而且观赏期也短。而国庆期间的气候恰好适宜一品红的生长与观赏,这期间市场又缺乏中高档盆花,所以若能将一品红的花期调整到国庆期间,无疑能满足节日市场的需求。
“一品红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换句话说,控制光照时间可以让其提前或延迟开花。所以若要使一品红在国庆时间上市,则需要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对其进行短日照处理。但因为这段时间刚好是江浙一带的高温季节,高温会影响一品红苞片转色甚至不转色,品质很差。若采用空调降温,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生产成本非常高,谈不上任何经济效益,所以如何解决短日照处理和高温问题成为生产国庆一品红的瓶颈。”花卉研究开发中心负责人郁永明告诉记者。为此,其团队查阅了相关气象资料并进行分析,了解到浙西山区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地夏季七八月夜温为20℃到23℃左右,非常适合一品红的短日照和避高温处理。因此,从6月下旬起,将一品红生产基地转移到山地,通过品种筛选、山区越夏时间确定、设施环境条件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系统研究与集成创新,使一品红成功盛开在国庆期间。蝴蝶兰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也是同样的道理。“每年夏天,我们把一品红、蝴蝶兰等盆花寄养在山区,在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基础上,由租用地农户具体实施生产管理,根据寄养盆花的数量付给农户相应的寄养费。”郁永明说,目前,上海、杭州已有不少花卉公司采用这种栽培模式。
据悉,一亩山地搭好大棚,可寄养一品红约3500盆,按目前市场寄养费算,每亩可收入9800元。该寄养模式由于劳动强度低,收入稳定,深受山区农民,尤其是一些留守老人和妇女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