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能源部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与“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3年9月,全县已建成各类沼气工程110处,总池容12200多立方米,发展沼气用户1100多户;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60处,总池容6000多立方米,年可处理污水70万吨以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55万平方米,太阳能路灯440多盏;年生产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2000多吨。全县已形成年产沼气135多万立方米的能力,年可节约标煤2300吨,减排COD达210多吨,节约电力600多万度,全县清洁能源利用率达85.8%。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成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主要做法有:
全省首创县级农村能源政策性意见
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八战略”和生态省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进节能减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对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认识,不断加大对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财政投入,不断提升农村能源工作的功能作用,将农村能源生态建设融入到生态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江南水乡”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使该县农村能源工作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该县于2012年成立了苍南县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发改、财政、科技、环保、城乡建设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农村能源工作的基础。此外,该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农村能源工作的县级政策性文件——《苍南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职责、目标和内容,明确将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纳入乡镇政府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强化了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的保障措施。该县还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全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从2011年度的8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45万元,增长18倍,中央、省、市级农村能源专项资金从2011年的156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258万元,建设项目数从2011年的22个增长到2013年的36个,大大提高了苍南县农村能源的建设能力。
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苍南县农村能源工作以农业“两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因地制宜开展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一是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沼气和沼肥,有效节约了水、肥料、能源等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畜禽—沼气—作物”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有效解决了像苍南县桥墩镇仙堂村生猪养殖专业村、苍南县新光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等畜禽排泄物污染问题。全县已建成大型沼气工程3处,实施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3个(村),有效解决了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15000多头存栏生猪的排泄物污染,集中供气农户达600多户。二是围绕农村“治水”、“改厕”问题,充分发挥沼气净化处理污水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优势,在全县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处理工程60多个村,建设沼气(厌氧)式生态公厕20多处,促进了农村环境净化,受益农户达5000多户。三是大力推行太阳能光电热技术,在偏远山区农村共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1.55万平方米,太阳能路灯440多盏,解决了山区路远、架设电杆不方便的难题,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受益农户达8000多户;同时在果园、设施农业基地推广太阳能杀虫灯50多盏,服务农业基地面积达1500多亩,有效减少农药的投入,更好地服务高效生态农业。
实现农村燃气管道化远距离输送
该县大胆尝试沼气混合燃气模式,积极探索解决单纯沼气供气不稳、不能长距离输送及燃气标准低的弊端,依托苍南县新光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沼气工程,在灵溪镇宫后陈小区进行沼气混合燃气应用试点,设计供气能力2000多户,实现沼气管道化远距离输送,目前沼气混合燃气已进入试运行阶段,第一期已向小区及周边村民200多户进行供气,运营收费采用IC卡预付款购气方式,实现了沼气工程的市场化开发。该技术得到了国家城市燃气协会、国家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等相关专家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燃气管道化,为农村大力开发利用沼气找到了一个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