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2013年,全省食品安全水平稳定向好

  □通讯员 汪建强 本报记者 郑慧玲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2013年,省食安办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妥善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全省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有效保障了民生。
  2013年,我省深化基层责任网络建设,依托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建设,全省1270个乡镇(街道)成立了食安委或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食安办1014个,设立食品安全监管站(中心)828个,有村级(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7.1万余名,建立了11.4万个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格,责任网建成率达到100%。我省还落实地方政府责任,与各市政府签订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明确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实施责任追究制。此外,加强基层责任网格日常管理,初步构建了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今年年初,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作为2013年省政府十方面实事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年度考核重要指标。截至目前,全省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69.3%,A、B等级学校食堂比例48.2%,品牌超市进校园比例46.4%,学校饮用水城镇管网接入率93.1%。学校食品“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的安全体系逐步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省食安办牵头开展食品安全“强网清源”集中行动,全省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8.53万家次,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隐患5962个,梳理出行业性、系统性隐患197个,整治突出问题371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6起,建立长效机制271个。省食安办还制订《浙江省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制度》,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出台2013年全省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重点推进实施放心菜、放心奶、放心肉和放心粮油工程。专题部署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治理行动和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民工子弟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严格督查、督办食品安全问题,切实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这一年,我省快速反应、稳妥应对,及时妥善处置了宁波牛奶产品违规标注生产日期、速生鸡、湖州病死甲鱼、上海水域漂浮死猪、贝因美鱼酥汞含量超标、农夫山泉水标准等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督促整改了存在的问题,平息了社会舆论,有效防范了事件的扩大和蔓延。省食安办还制订了《浙江省食品安全舆情处置管理办法》,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并做好前瞻性处理工作。联合9部门下发《浙江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抽样检验信息通报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抽样检验信息的管理和综合利用,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