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美华
本报讯 气温逐渐走低,秋收冬种却是热火朝天。记者从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了解到,今年我省冬种粮油生产呈现面积增、进度快的喜人局面。据调查,今年冬种生产进度比上年提早2—3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增10万亩,增幅5.4%,小麦出苗较好;油菜播种面积增3.3万亩,有望实现自2010年以来首次止跌回升。
据悉,推动今年我省冬种生产良好势头的主要是政策到位,技术得力。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首先拉开了政策助农的大幕,同时,各市县区也纷纷出台冬种生产扶持政策和冬种生产指导意见。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和台州5个市开展小麦省级储备订单收购奖励试点,杭州、宁波、台州和衢州等地结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冬种油菜。旱粮生产扶持力度更大,诸暨市对春粮实际种植面积200亩、优质“双低”油菜1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90元补贴;绍兴县对小麦、油菜、绿肥连片示范方给予每方1000-2000元奖励;萧山区实行油菜免费供种,马铃薯种薯每公斤补贴2元、小麦种子补贴50%;德清县对已建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集中连片种植300亩以上秋冬作物的种植大户给予每亩150元补贴;义乌市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大小麦、油菜,给予每亩50元补贴,对“薯-稻”水旱轮作的田块给予每亩300元补贴。
为实现绿色过冬,江山市强化政策扶持,完成冬种面积达32万亩。对油菜种植面积5亩以上(含5亩)的,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20元的直接补贴。对应用油菜机械化收获作业的,给予每亩40元的补贴。实施国家油菜、小麦等良种补贴政策,对种植油菜、小麦的农户,按标准给予良种补贴。对在冬闲水田和旱地连片100亩以上种植大豆、马铃薯、蚕(豌)豆、杂豆、高粱、荞麦、番薯和玉米等旱粮作物的,按种植旱粮的土地面积给予每亩125元的直接补贴;对在果园、桑园和幼疏林地间作套种同一旱粮作物1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20元的直接补贴。
各地在指导冬种生产中,坚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衢州市提出创新农作制度,稳定发展“双低”油菜和大(小)麦生产,调优冬季蔬菜瓜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食用菌、鲜食蚕(豌)豆、马铃薯,鼓励扩种绿肥、黑麦草及其它优质牧草,拓展冬季农业休闲功能。在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高产节本增效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同时,该市大力推广“油菜—早稻—晚稻”、“草莓—杂交早稻”等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结合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积极开展油菜作绿肥及肥饲(食)兼用型绿肥种植示范,努力扩大绿肥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