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版

立足开化生态农业优势

推进国家东部公园建设

开化县地处浙西山区,钱

  •   塘江源头。辖18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25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县域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4%。境内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生态县和生态示范区。近年来,该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国家东部公园,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开化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中国金针菇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根雕艺术之乡”。生态农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一是粮油生产稳中有升;2013年全县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0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3万亩,预计全年总产达9.98万吨以上。油菜生产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全县油菜种植面积10.75万亩,比去年增加1400亩;平均单产120公斤,比上年增加16公斤;总产1.29万吨,比去年增加1725吨。二是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开发红茶、白茶等品种,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产业、提升效益,2013年全县红茶生产企业增加到15家。全县春茶生产稳中有升,春茶总产1165吨,产值4.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产12%,增收14.1%。三是食用菌产业多元发展;全县食用菌栽培总量1.5亿袋,其中金针菇6626万袋,黑木耳2684万袋,香菇3605万袋,茶树菇、秀珍菇等其它品种2085万袋,其他品种生产规模持续稳定。
    品牌农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开化县围绕十大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培育壮大龙顶名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提升优质粮油、畜禽、蚕桑、干鲜果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花卉苗木、中药材、高山蔬菜等新兴产业,按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技术标准要求建基地,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格局。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经营主体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全县已建成10万亩骨干龙顶名茶、1亿袋食用菌、3万亩高山蔬菜、1万亩蚕桑、10万亩优质粮油、10万亩优质小杂粮、100万羽钱江源土鸡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立了县乡两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138个,实施面积15.36万亩。先后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先进县”。围绕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实施,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几年来,先后制定了龙顶茶、黑木耳、金针菇、优质米、高山蔬菜、开化土鸡、山茶油、清水鱼、粉葛、黄金茶等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和技术规程36项,其中省级三个。“开化龙顶”名茶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荣誉,产品批量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盟市场对中国茶叶农残标准提高100倍的情况下,“开化龙顶”名茶仍批量进入欧盟市场,在德国建立12家连锁店。申请注册了原产地理标志,蝉联历次“浙江十大名茶”,获得37项省部级以上的金奖桂冠,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浙江省茶叶十强县。在2013浙江绿茶(南京)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龙顶贡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源头”牌开化龙顶茶获得了(南京)博览会金奖。芹阳茶业有限公司的“芹阳”牌开化龙顶茶获(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同年,“源头牌开门红”红茶荣获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开化龙顶名茶、菇老爷黑木耳被全国第三、第四届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全国名牌产品,开化龙顶茶、开化金针菇被省政府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萌芽绿茶、清水鱼、中兴大米等13个农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开化龙顶绿茶、菇老爷黑木耳等11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并有57个农产品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开化龙顶茶、菇老爷黑木耳、高生火腿、苏庄牌山茶油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注册保护。绿色生态农产品的扩张,提高了该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支撑,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休闲农业蒸蒸日上
      开化县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战略定位,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发展要求,是山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和“钱江源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建设目标。2013年,该县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农村休闲养生等产业发展。一是农家乐发展强劲。以国家东部公园建设为契机,农家乐保持更强劲的发展势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县城到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县城到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沿线安排了20个农家乐特色村点的创建提升项目,开发了霞川红色旅游、大溪边“三月三”民俗游、龙门村“九溪龙门”源头游,通过“淘宝”等网络平台,打响了乡村生态游品牌,直接营业收入达1亿元。二是依据现有不同农业分区布局的特色,推出观光采摘游、生态休闲游、节庆文化游和民俗体验游,推进多彩油菜花、彩稻等农田观赏,把农业“两区”建设成既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示范区,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全县在建、建成各类农业示范园、休闲山庄和生态家园76个,直接经济收入3650万元。三是依托钱江源旅游风景区,整合齐溪镇农林水资源优势,着力建设齐溪创意农旅集镇。重点发展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艺术村落等农业产业,加强旅游农产品开发,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四是绿色农产品生产和旅游、休闲农产品的开发、宣传和推介。向游客推介开化特色农副产品、介绍钱江源“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及有关生态系统、生态文化,绿色食品的生产、科研、保健功能等知识,展示具有山区和地方特色的农业文化和旅游文化。五是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以“六化六美”为主题,以“一心两线五片多点”为主布局,对全县重点精品村、一般精品村、整治村、沿线综合改造提升村、清洁工程村等不同层次进行打造,突出创建了26个精品节点村,重点培育“钱江源秀美山水线”和“古田山田园风情线”两条精品线,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特色,成功创建了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
      开化县休闲农业发展与国家东部公园建设、生态家园建设和“钱江源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相结合,下一步将开工建设茶文化博物馆,有序推进钱江源、古田山2个4A级景区和30个3A级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创建。着力抓好钱江源国际旅游度假村、长虹三色文化旅游博览馆、霞山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程、西坑天堂山七彩家园、龙门康体养生基地等项目建设,提升农家乐特色村点,创建高品质的美丽庭院,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
    创意农业方兴未艾
      今年以来,开化县遵循“依托资源禀赋、丰富农业景观、增加科技含量、挖掘文化内涵、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精品品牌”的基本思路,打造观光体验、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和品牌特色型创意农业,大力推进创意农业示范县建设。一是以旅游休闲为主题,打造观光体验型创意农业。加强农业景观造型的设计和功能的拓展,以现代农业园区、池淮镇、齐溪镇、长虹乡等乡镇为重点,在园区、乡镇、村落、基地的建设上按照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生态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意农业园区和创意乡镇。二是以文化传承为契入点,打造文化艺术型创意农业。充分挖掘、展现和利用原汁原味、深邃厚重的民俗民间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文化、饮食文化、农产品文化等资源,着力打造以农业文化为重点的农业旅游、庆典、会展,如油菜花节、采茶节等。三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打造科技型创意农业。以县院合作为平台,以产学研结合为依托,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创意思维为引领,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高科技成果,生产出高品质或独特性的农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茶叶、水稻、蚕桑为重点,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创意开发兼具保健作用的功能食品,积极拓展农产品的药用养生价值。四是以优势农产品基地为孵化,打造品牌型创意农业。以该县茶叶、清水鱼、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为带动,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群化生产,同时在深化品牌建设内涵、拓展品牌产品范围、衍生品牌创意产品、创意品牌经营模式上狠下功夫,通过品牌特色延伸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条资源整合提升打造区域品牌。目前,开化县委托并协同省农科院编制《开化县创意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县创意农业的发展方向、具体目标、突破重点和推进步骤,制定逐年计划,切实通过规划,引领、调控、指导创意农业发展,同时,组织并实施了4个以粮油为基础、1个以茶叶为基础的田园风光创意园。利用彩色油菜、水稻品种,以及油菜、小麦间作,开展油菜花海以及田间文字图案设计创意。兴建龙顶名茶以及花卉苗木采摘、观赏园。以此为先行实践区,用作物种出美丽风景,将田野变成艺术园地,从而加快推进农业、景观、文化、旅游一体化进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