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全省林业部门克服高温干旱天气和超强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使森林浙江、美丽浙江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林业改革不断深化
新闻回放: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的杭州、温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等7个市列入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这7个市共有国有林场89个,占全省国有林场的82.4%;经营面积320.1万亩,占全省国有林场面积的88.9%。浙江现有国有林场108个,经营面积360万亩,职工1.27万人,支撑了9%的森林蓄积量。
2013年,浙江林业改革不断深化,林业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这一年里,全省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验收工作,评选了18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范县,为其他县(市、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树立了典范。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至三季度末,全省已有14家银行和48个县(市、区)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超过55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社会贷款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累计发生额超133亿元,累计借款农户(含企业)15.35万户;当年贷款发生额29.37万元,当年借款农户23625户。预计至四季度末,全省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生额将达到145亿元,余额60亿元。政策性林木保险取得新进展,全省政策性林木保险面积达到4500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不含宁波)的55%。预计到年底,全省政策性林木保险面积将达到5300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不含宁波)的64%,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林木综合保险面积369万亩,约占商品林总面积的8.5%,比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
林业抗灾救灾顺利推进
新闻回放:今年春季,一些地方出现了甲型H7N9流感疫情。当时正值野生动物迁徙高峰期,候鸟携带病毒迁徙、传播疫病的风险增高。为进一步强化对甲型H7N9流感等疫情的监测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濒危特种种群安全,林业部门及时提醒公众远离野生动物,不捡拾、不接触死亡野生动物,并加大对湿地、水库、公园等野鸟集中活动区的巡查密度,对驯养繁殖场所特别是野生鸟类驯养繁殖单位、城市中心附近的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和活体鸟类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进行监测和排查,指导落实消毒、免疫等卫生防疫措施。
对浙江来说,2013年是一个多灾的年份,先是出现甲型H7N9流感疫情,后又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和强台风“菲特”袭击。在灾难面前,全省林业部门团结一心,积极应对。
今年7、8月间,针对出现连续1个多月的高温干旱天气,省林业厅及时发布了《林业抗旱抗高温技术措施》,分别对苗圃地、新造林地、经济林、古树名木、城市绿化等不同类型绿化提出抗旱抗高温的指导性技术措施,并组织指导组赴重灾区实地指导林业抗旱救灾,尽力减少林业灾害损失。连续的晴热高温干旱天气给森林火灾的防控也带来严峻挑战,全省林业部门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坚决遏制森林火灾高发势头。至今,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94起,森林火灾发生率为3.21次/10万公顷,受害森林面积1212.06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2‰,均保持在历史同期较低水平。
10月,强台风“菲特”来袭,省林业厅全面落实值班制度,关停旅游景点,劝退旅游人员,确保“不死人,少伤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指导服务,重点加强水淹区块的开沟排水和倒伏树木的扶正加固,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林业生态功能进一步发挥
新闻回放:省财政厅、省林业厅日前联合发出《关于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标准的通知》。《通知》提出,经省政府同意,省级以上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由每亩每年21元提高到25元,每亩增加的4元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这是继今年年初补偿标准由每亩每年19元提高到21元之后的再次提高。一年内两次提高标准,每亩增加6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目前,调整后的浙江公益林补偿标准是全国各省(区、市)中最高的。
目前,全省纳入省级以上财政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超过4000万亩,每年补偿资金超过10亿元。
2013年,全省完成造林更新面积98.08万亩,占计划任务82.15万亩的119.4%。全省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再次召开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提出了“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好森林浙江”的宏伟目标。全省共投入绿化资金100.1亿元,平原区新增绿化面积45.64万亩,是年度任务 38.24万亩的119.3%。全省“四边”绿化行动深入推进,共完成森林通道建设5925.5公里、10.15万亩,分别是计划任务5147.4公里、8.26万亩的115.1%、122.8%;完成通道沿线林相改造面积40.2万亩,是计划任务38万亩的105.6%。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新增优质林分面积93万亩,优质林分面积累计达到3245万亩。重点防护林工程加快实施,全省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26.65万亩,占计划26.01万亩的102.5%。森林抚育经营加快推进,重点推进重要高速公路沿线连片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全省完成森林抚育面积284.1万亩,占年度计划310万亩的91.6%。
林业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新闻回放:全省林业部门坚持把园区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有效抓手,按照“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的要求,不断深化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现代林业园区489个,其中以林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综合区45个、示范区127个、特色林业精品园317个,涉及20个林业产业,建设规模336.8万亩,总投资103.4亿元。
2013年,全省通过加快现代林业园区和高效生态林业基地建设,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拓展林产品市场,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林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今年,全省新公布现代林业园区示范区创建点89个,命名第四批12个林业示范区和34个林业精品园,共建设林业园区91.54万亩;全省投入资金6.89亿元,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作物,加快油茶、香榧、山核桃等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基地33万亩,认定森林食品基地123个;开展了食用林产品安全“强网清源”集中行动,对全省竹笋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整治,抽查鲜笋、笋干等714批,合格率为98.6%;举办了第6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2013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2013中国(萧山)花木节等活动。森博会实现成交额46.5亿元,同比增长9.98%。在“义乌购”开通“森博会精品馆”,竹制品、山核桃、香榧等产品已上线交易,推动了林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林业建设保障能力增强
新闻回放:今年9月,省政府与中国林科院签署第三轮林业合作协议。在前两轮合作中,浙江投入省院合作专项基金300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近百项,吸引带动中国林科院1.5亿元科研经费、500多项科研项目在浙实施,解决了一大批浙江林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实现林业增效超300亿元。
发展林业离不开科技支撑、种苗保障。今年以来,全省林业建设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这一年中,全省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启动林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实施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26个,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6.7万亩。有7项科研成果获2012年度省政府科学技术奖,9个成果荣获第五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启动实施现代林业种业工程,深化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珍贵、彩色树种发展行动。全省赠送珍贵树种容器苗440多万株,营建珍贵树种示范村244个,示范林130片1.5万亩;培育金钱松、“三杉”(水杉、池杉、落羽杉)等苗木100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