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素有“浙北粮仓”之称。2013年该县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嘉兴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全年粮食生产的有关精神,以强化和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统筹抓好粮食生产和储备。全县粮食生产在政策推动及科技引领下,大灾之年仍实现“双增”,晚稻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圆满实现了全年粮食生产再丰收。
201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8.04万亩,比上年增0.27万亩,增长0.56%;总产量达20.56万吨,比上年增0.11万吨,增长0.53%;晚稻单产达579公斤,继2012年再创历史新高;春粮生产也从2004年开始实现“十连增”。进入海盐境内,扑面而来的空气中弥漫着的尽是稻香。
政策资金落实到位
为了切实抓好2013年粮食生产,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海盐县专门出台了《关于切实抓好2013年粮食生产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及《关于开展晚稻高产创建“600增产行动”实施意见》,明确了责任,加大了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实施和完善粮食生产各项补贴政策;同时,该县还对开展粮食功能区晚稻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主体培育和发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粮食生产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与规定,对全年粮食生产再丰收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据了解,2013年该县认真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共兑现农资综合补贴2494.2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569.42万元,大户补贴308.5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742.16万元,集中育秧补贴122.18万元,并及时做好粮食订单的价外补贴、粮食订单信用等级评定补贴发放工作,所有补贴都采取“一折通”等快捷便利方式直接兑付。
高产创建有声有色
在位于海盐县秦山街道落塘社区的省级粮食功能区内,一块块介绍功能区的牌子竖立在路边,“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牌子特别引人注目。
据了解,2013年该县积极实施了农业部晚稻、油菜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和省级晚稻千亩示范片创建工作;组织各镇(街道)实施粮食功能区高产创建及镇长示范田竞赛工作。为切实抓好高产创建工作,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以农业分管县长为组长,多个部门参加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并建立由农经局及镇农水中心技术员参加的专家小组负责高产创建的技术指导。
目前,已建成秦山、武原两个农业部万亩油菜示范片,面积1.2万亩,核心示范方面积450亩,经实产调查核心示范方平均亩产180.6公斤,项目区增产油菜籽12万公斤,增效32万元。农业部晚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也在秦山、澉浦建成,面积1.85万亩;同时,该县还建成省级晚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共五个,面积6462亩;在粮食功能区内组织开展了县晚稻高产创建及镇长示范田竞赛工作,建成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示范片9个,百亩示范方30个,总面积6.45万亩。
与此同时,该县还大力开展晚稻高产创建“600增产行动”,通过粮食万亩片、千亩方大力示范推广超级水稻新品种,大幅提高晚稻单产。2013年全县推广超级水稻新品种“甬优12”达2.05万亩,平均亩产达到750公斤以上,比常规粳稻增产30%,为全年晚稻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
在秦山街道落塘社区千亩粮食功能区内,笔直的机耕路和沟渠将田块分割得整整齐齐,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收割着沉沉甸甸的水稻,好一派现代农业发展的丰收景象。
据了解,2013年该县整合水利、农综、国土、农经四个部门投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资金6731万元,新建功能区31个,面积2.1万亩,修建渠道91公里,机耕路40公里,修建泵站19座,下田块728处。
海盐县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将其作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主阵地来抓。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粮食功能区148个,面积9.39万亩,其中省级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4个,面积0.53万亩,市级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个,面积2.09万亩,县级百亩功能区129个,面积6.77万亩。通过功能区建设,该县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显著进步,粮食生产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3年,秦山街道落塘社区千亩粮食功能区被省政府授予省级粮食功能示范区称号。二个千亩粮食功能示范区已通过嘉兴市市级认定。
为有效解决功能区“建、管、用”脱节问题,该县完善了功能区的建后管护制度,对通过验收认定的实行统一编号命名,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实行项目化管理保护。同时规定镇(街道)行政负责人为管理保护责任人,明确相应的责任农技员,对重大建设项目需占用功能区耕地的,必须严格按“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确保功能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科学种粮普遍推广
海盐县非常重视科学种粮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的作用。2013年通过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及实施科技项目,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推广,从中科院、省农科院、嘉兴农科院、宁波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共引进农作物新品种70个,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25万亩;应用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五项,面积30万亩。
据了解,为有效提升全县粮食生产技术到位率,该县将粮食高效栽培技术、重点示范推广单季晚稻“五改”技术、精确定量机插栽培技术等新技术实现组合应用,同时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推广商品有机肥、水稻专用肥,实行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质量提升;并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减量增效”。
种好粮需要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更需要种粮实用人才的培养。2013年,海盐县加大种粮农民的培训力度,积极举办“两创”实用人才培训班,共培训粮油生产能手80人,粮油生产技能380人;并根据全县农事要求举办各类培训班十二期,培训人员800余人。
社会化服务全面提升
海盐华星农场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场,在办公室墙上一块挂有技术人员照片的农技服务粮食基地专家一览表特别引人注目。据农场负责人许玉君介绍,这是农场所在地武原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种粮大户提供的技术服务支持,平时农忙时,技术人员几乎隔三差五到农场来指导和帮助,让我们这些大户有了底气和信心,目前农场粮食播种面积为1000亩,如果有土地流转出来,农场还想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2013年海盐县将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以农机、统防统治等服务型合作社为平台,重点培育一批基础较好、服务能力强、带动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县已建立粮食生产服务合作社19家、粮食家庭农场50个,生产服务公司10家,并通过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建设育秧中心6个,烘干中心8个。在嘉兴友邦米业有限公司位于秦山街道许油车村的烘干中心内,立着3台50吨的烘干机。据了解,烘干中心不仅可服务公司基地3000多亩,而且还可服务周边2000亩左右的种粮户。
与此同时,海盐县还积极推广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实行统一育供秧、统一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化作业等服务。2013年,该县粮食功能区内机插秧面积3.2万亩,统防统治面积5.6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