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国栋 通讯员 夏建兴 文/摄
近日,记者在位于桐乡市洲泉镇的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见到,省时、省工、省力的现代化技术到处都是。机器人装卸饲料,自动打包称量机封装饲料,全自动喂养系统轻松养殖……
大到价值200多万元的散装饲料生产系统,小到几百元的陶瓷料槽,华腾牧业用科技创新的无限热情,用不到100人的队伍,创造出了年产值破亿元的传奇。
1个机器人解放12个劳动力
在华腾牧业,曾经有一批码包工,他们用手抬肩扛的传统方式将一袋袋重达40公斤的成品饲料有序地堆放在层层货架上。这项工作劳动的强度大、管理难度高,人工费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直到2009年下半年,华腾牧业在寻觅中得知常州有一种自动码包机可以代替人工码报作业。但首次尝试运行效果不理想让华腾人的热情消减了大半,加上其300万元的高昂“身价”,迫使华腾牧业不得不主动放弃。
时隔半年,华腾人找到了拥有世界顶级机械臂技术的上海沃博机器人。“的确是好东西,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看过整套设备运行之后,华腾牧业以50万元的价格将码包机器人“请”回了家。
华腾牧业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班一条流水线需要2名码包工,而饲料生产流水线有2条,总共要12名工人。按照每人年薪3万元来算,一年下来的人工费就要36万元。一个自动码包机器人就足以取代这12名工人的繁重劳动,不到两年的时间即可收回机器人的购置成本。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公司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机器人除了替代劳动力的优势之外,其码色技术也是高于人工,原本人工只能叠到8个饲料包的高度,机器人却可以叠到9个饲料包的高度,仓库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1套喂料系统打破传统饲养模式
在华腾人看来,“让养殖户多一份收益”是他们的目标与动力。
2009年,与华腾牧业有业务往来的一位北方某牧场主无意间提起:“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饲料散装配送定是未来饲料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商机!”在总经理沈建平的带领下,华腾牧业的专家团队马上奔赴农牧业发达地区实地考察,探究散装饲料的供给模式。
沈建平略显激动地告诉记者:“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的饲料配送喂养模式,当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先进!”
原来,散装饲料供给模式不但符合牲畜的喂养生长规律,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当时,在北方也仅仅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农牧企业采用了这种先进的饲料配送喂养模式。“对饲料的品质,我们有绝对的信心。从包装到散装,说穿了,整个方案的核心就是做好自动喂料系统!” 沈建平说道,“存储、运输、传送、供给便是我们需要克服的难点。”但对于这帮从事饲料研究的人员而言,机械设计绝对是群门外汉。
经过多种材料的实验,华腾牧业科研人员发现玻璃钢更适合室外高温高湿的环境,从而最终将料筒材质定为“玻璃钢”。
“玻璃纤维制成的料筒完全符合散装饲料的要求!”沈建平告诉记者,“加之桐乡拥有玻璃纤维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我们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做最好的料筒。”
经过技术改进、改装后,华腾牧业出品的第一款基于散装饲料配送的自动喂养系统便诞生了。
和预期的一样,使用散装饲料自动化喂养系统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沈建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吨饲料计算,安装自动化喂料系统后养殖户可以节约38元的包装袋费用,5元的包装人工费用,5元的装卸成本,以及饲养员的工资。
据了解,如今华腾牧业制定的料筒、料塔制作标准已经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标准备案。
1项技术创新节约多项成本
在华腾牧业的水运码头旁边,记者看到一辆中型吊车正在把运输船上的散装玉米转移到一个巨大的蓝色漏斗中,漏斗下端是一个形状近似料筒的容器。
“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全自动装卸打包设备,称重、包装、装卸,单靠这一套机器就可以一步到位了。”总经理助理童凯告诉记者,仅仅这一项创新,就可以为企业省下不少钱。
对于饲料生产企业而言,原材料的采购普遍还是以包装原料为主,而华腾牧业选择收购和运输散装原料,考虑的还是成本差。以包装玉米为例,人工打包费约为12元/吨,包装袋费为28元/吨,装卸费为10元/吨,从打包到装卸完成每吨原料需要50元左右的成本。而采用全自动装卸设备,每吨玉米可以节约37元的费用。按照一年10万吨的玉米采购量来算,至少可以节省下370万元。
华腾牧业除了在机器设备上动足脑筋以外,对于一些生产小细节也充满着探索和改造的热情。
自动喂料系统的末端是“料槽”。通常养殖场里的料槽材质都是水泥,然而用水泥做料槽的弊端在于猪吃饲料的过程中,口水会把底部的饲料弄湿,从而与水泥粘结,吃不干净,造成浪费。沈建平告诉记者:“有的猪场每年因为这个小细节白白浪费掉几十万元的饲料。”
而华腾牧业自动喂料系统的料槽采用的是光滑的陶瓷材质。光滑的陶瓷面规避了水泥材质粗糙粘结饲料的缺点,猪在吃饲料的过程中可以把“饭碗”舔得干干净净,不容易造成饲料浪费。
在华腾牧业厂区的一块空地上,记者看到大包大包被筛选下来的废料堆成了一座小山。而装这些废料的巨大袋子是附近化纤厂用过的吨包。
据悉,一个吨包买入的价格为21—22元,一个吨包能装下800—900公斤废料,可以反复使用二三次,无法再用的吨包还能以每个15—16元的价格再次出售,比起容量小很多的麻袋来说,这样的大容量吨包节约了不少成本。
随处可见的技术创新和省钱妙招,让华腾牧业的成本集约之路越走越宽。
与此同时,企业将省下来的钱用于优质原料的采购。一边在为成本集约做减法,一边为饲料品质做足加法。
1名比利时专家担当全程技术顾问
在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的厂区里,记者见到了比利时饲料协会会长马克·胡恩,他正站在一个最新安装的自动加药系统前,讲解着使用方法,并不时与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这是马克·胡恩从比利时专门带来的机器,可以利用水流的动力精准控制给生猪的用药量。一旁的翻译正向慕名而来的养殖户们讲解着“洋专家”传授的经验。
据童凯介绍,今年年初,与马克定下了合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马克就以企业技术顾问的身份,以每年六次的频率来这里与企业和养殖户们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
“华腾牧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规范已经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但是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为此,我带来了欧洲的技术和经验,与企业的负责人和配料师进行直接交流,通过改善生产工艺,以求制作出更加优质的饲料,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马克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在生猪粪便、死猪处理的问题上做些探索。
通过“洋专家”的实地指导,由“华腾牧业”带头成立、周边地区多家养殖户参与的“华腾养猪俱乐部”也从QQ交流转变为面对面交流、探讨的模式。今后,将由“洋专家”帮助周边养殖户们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提升养殖场的产量和质量,在增加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和生态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