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承担,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化县农科所等8家单位联合参加的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重点项目“食用菌生产关键环节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又获突破性进展,一种基于新型液化菌种的香菇、木耳长菌袋智能全自动接种机及相关工艺研制取得成功,正在进行中试。这标志着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迈上了新台阶。
一直以来,我省食用菌集约化生产和菌种生产主要采用传统的三级固体菌种繁育工艺和人工接种法。由于菌种退化、错种等生产事故每年发生,使产业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制约。而日本、韩国等食用菌产业技术先进国家,在菌种繁育领域已普遍采用液体菌种技术,近两年日本开发成功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又称第三代液体菌种),并在我国多个省份的工厂化生产中进行应用,菌种由日方公司按时定量提供,在收取高额设备和工艺转让费的同时,还按接种生产量收取推广应用费,对我国和我省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安全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
这台定名为“TM-9型”的智能全自动接种机,是基于项目研发的新型液化菌种的基础上,为香菇、木耳等长菌袋栽培时能实现自动化接种而研制。它由菌种种液罐、自动接种机、自动传输线及智能控制器等四部分组成,采用即时制种和接种一体化全新工艺、全机可移动式设计,完全适应现有香菇、木耳分散式生产模式需要。据试验测算,该机单头接种速度400袋/小时以上,接种成品率99%以上。与常规固体菌种工艺相比,新工艺可减少菌种用量90%以上,提高接种工效3倍以上,节省接种环节成本50%以上,同时提高产量10%,且明显减少栽培环节病害的发生,提高栽培综合效益。目前,该机已进入中试推广阶段。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将为我省传统的香菇、木耳等分散性产业模式向现代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截至目前,项目研发的液化菌种新工艺已完成在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海鲜菇等菇种工厂瓶栽模式和香菇等长菌袋栽培模式的试验与中试推广工作,累计示范50余万瓶(袋),新增产值150多万元。
本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攻关研究,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菌丝接种新工艺,并在液化专用固体菌种培育、菌种固——液转化和快速自动接种技术等关键环节取得了创新性的进展,研发了香菇、木耳、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等菇种的液化专用菌种和自动化接种装备,同时还对种性同步检测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克服现行固体三级菌种培育模式对种性检测延时、滞后的弊端,为我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陈再鸣 何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