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与电子商务“亲密接触”

——丽水农产品营销拓新路

  □本报记者 陈鎏琰
  遂昌县妙高街道七山头村养猪户周经法,养猪十几年了。今年上半年,在县里组织下,他参加淘宝土猪“聚划算”促销,“家里四头土猪一下子就全部被预订了,这网购真厉害,我现在卖猪轻松多了。”在丽水,搭上电商“快车”的不只是周经法,前不久闭幕的省农博会上,遂昌县展示了他们在淘宝网成立的全国首家县级农特产品特色馆——遂昌馆,今年它在淘宝网的一季度销售额就突破4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
  农业和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丽水市曾陷入守着“金山”没饭吃的窘境。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电子商务,为当地农产品流通带来了转机。2012年,丽水累计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0.46亿元,是2011年的近3倍,其中10个农村电子商务试点乡镇(街道)实现网络销售额4.78亿元。可以说,新型的电子商务已经在丽水这个传统农业大市全速启航!
打开农产品销售“聚宝盆”
  点开景宁县山山商城的首页,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就展现在眼前,绿色有机、休闲食品、粮油干货、茶叶冲饮等农产品分类,让消费者能快速地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农产品。日前,记者走进山山商城的办公楼,看到一楼的办公大厅俨然一个小仓库,货物堆成“小山”,工作人员和快递员在“小山”之间穿梭,忙得热火朝天。今年,“山山”在天猫商城申报了近40款商品参加“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成交3000多笔,销售额近20万元,约占年销售额的15%。“购物狂欢节是电子商务的一次盛会,我们也是精心准备。”山山商城副经理刘思威笑着告诉记者。
  据了解,山山商城是景宁专门打造的县农产品网络购物平台,通过整合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商、生产商、经销商,主打景宁生态绿色、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农产品。“这也是景宁县近年来探索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成果之一。”丽水市农产品营销中心主任林国文表示。
  网络为农产品营销“推波助澜”,不仅让大品牌尝到了甜头,农户们也乐在其中。一说起农民信箱平台中的“每日一助”,松阳县余溪乡凤弄源小黄岭头村村民许根鑫就打开了话匣子。
  2009年初,许根鑫到丽水莲都区碧湖镇下季村承包了5亩地培育吊瓜苗。老许虽然是个吊瓜种植高手,可从来没卖过苗,初到莲都,人生地不熟,1万多株吊瓜苗的销路难住了这位外地农民。莲都区联城农技站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联系区农业局信息中心,一条“碧湖镇下季村有吊瓜苗出售……”的农民信箱“每日一助”信息当天就发布了出来。短短一周时间,就有碧湖、老竹以及大港头镇的农户通过手机短信联系购买,不出一个月,许根鑫培育的1.5万株吊瓜苗就卖光了。许根鑫说,做了这么多年的农民,没想到现代营销方式这么灵,让他尝到了电商营销的甜头。
  丽水市农业局信息中心主任黄端祥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丽水全市“每日一助”发布信息1884条,建网上摊位2173家,常年保持产品数4551个,累计发布买卖信息3100余条。
走出电子商务新路子
  在淘宝天猫“百山祖旗舰店”上,有一块“植物活鲍鱼,极品小雪茸”的招牌,这是丽水讯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百兴食品公司联合推出的全国首个鲜蘑菇零售业务。江浙沪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后,3天内就能收到从丽水寄出的新鲜蘑菇。在讯唯公司,总经理王军龙指着一个包裹告诉记者,这是杭州消费者网购的鲜菇,下午四点刚从基地采摘,五点左右快递公司就会把它寄出,正常情况下,第二天上午客户就能收到包裹了。
  小雪茸俗称杏鲍菇,是百兴食品有限公司投资近4000万元,用国外引进的最新一代液体菌种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栽培的。如何保持小雪茸的新鲜度一直是物流中的难题,为此,讯唯公司尝试在冬天试销。公司专门定制了200克的家庭包装,并在包装内加了一层隔热的泡沫塑料。
  传统的电子商务虽然快捷,却需要用电脑上网才能实现,如何让消费者更方便?聪明的丽水人打起了移动支付的主意。
  想买特产,手机一刷就能搜到,多少价钱、产品特征一目了然。今年年初,“丽水馆——地标式特产聚合APP”上线试运营。“丽水馆”是丽水市和淘宝网共同合作开发运营的手机终端项目,也是全国首家以行政地域维度开发定位的淘宝App终端产品。
  据了解,“丽水馆”精选了辖区九县(市、区)的特色产品,并打通各个丽水特产淘宝店数据链接,想买丽水农特产品的买家可以直接在手机淘宝上完成。同时,“丽水馆”设有用户签到专区、用户交流区,每周还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以吸引更多的App用户。
  林国文介绍,到今年年底,“丽水馆”将覆盖15万台智能手机用户,“‘丽水馆’将成为宣传、农业、旅游、商务等政府部门对外推荐的新型城市营销载体,实现在手机上实时移动的丽水特产之窗。”林国文笑着说。
让农产品电子商务走得更远
  如今,备受农户欢迎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在丽水市已遍地开花,这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是丽水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决策。
  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专门就此作出批示,丽水市也先后出台文件,切实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在农特产品销售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做大做强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品质和品牌的双重保障。为此,丽水市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时,通过大力开展农产品互联网品牌营销推广活动,进一步树立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在互联网平台的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打响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网络品牌。
  作为丽水农村电子商务的直接推动者,该市团市委也打出了组合拳:通过平台建设、技能培训、协会交流、活动开展等多种形式,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促提升。在众多服务平台中,丽水市首家电商服务点——“丽水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有着示范性的代表意义,它为当地培训专业的电子商务营运推广、美工、客服等人员,“在未来,中心还计划针对青年网商、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开展提升培训。”该中心主任王军龙告诉记者。
  据了解,丽水市计划到2015年,培育出3-5家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员队伍1万人,培训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2万人,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年销售额30亿元。同时,基本实现应用广泛、保障体系健全、配套服务完善、产业相对集聚的农村电子商务格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