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气象

我省构建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防护网

  我省茶叶生产期间容易遭遇低温冻害。如今年4月上旬后期,遇到了明显的辐射降温,过程降温超过10℃。不过,随着茶叶气象灾害精细化监测预警业务的开展,降温前茶农做好低温防御,仅今年就为我省春茶生产减少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
  我省是茶叶生产大省,但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对茶叶生产影响甚大,如2008年初的低温大雪导致全省近80%的茶园遭受冻害,经济损失近10亿元。省气候中心主任姚益平说,省气象部门为此开展了“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通过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象条件对茶叶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最近40年间茶叶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演变趋势,构建了一套茶叶气象灾害指标体系,为茶叶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影响评估提供量化的依据。
  姚益平介绍,我省茶叶气象灾害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茶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适宜度模型的建立,使对茶叶气象灾害风险的评估和气候适宜性定量评价成为可能。
  但因我省茶叶生产面广,各地情况不一,仅仅做好对茶叶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远远不够。要使气象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还需开展风险评估、气候适宜性评价以及精细化气候区划等服务,以适应我省名优茶生产的需求。
  为此,省气候中心开展了气象条件对茶叶生育期和产量影响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春茶开采期预报模型和茶叶气象产量预报模型;首次建立了茶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茶叶生长气候适宜度模型,完成了茶叶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茶叶生长的气候适宜度定量评估、茶树栽培的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等。
  今年,省气候中心开展了“江南茶叶生产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利用人工气候箱、遥感和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制定江南茶叶4大主栽品种的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茶叶生长的气候适宜性和气象灾害的新变化及其规律性作了研究,并研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监测预警、预测预报、在线分析、影响评估和风险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叶生产气象保障业务系统,真正形成了浙江省茶叶气象灾害的综合防护体系。
金志凤 李仁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