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舟山渔场稀罕事不断:继螃蟹卖出“白菜价”之后,鮸鱼也紧随其后,价格之低让人匪夷所思。“我专营鮸鱼有十来年了,像今年这么高的产量还是头一次碰到。”舟山国际水产城最大的鮸鱼经销商刘维华说,8月底起,舟山渔场上鮸鱼开始旺发,9月至11月,3个月时间他收购鮸鱼就有近2000吨,而往年最高不超过500吨。据他估算,今年舟山捕获的鮸鱼在万吨以上,总产量比往年高了好几倍。
高产量“惊呆”经销商
在水产城码头,笔者看到,渔民从船舱里卸下一箱箱新鲜鮸鱼,通过滑道,在码头接应的装卸工人熟练、快速接过鱼箱装进运输车里。
在刘维华开设的水产城中沙头42号门市部里,装满鮸鱼的一篓篓鮸鱼垒得高高的,运货车来回穿梭,源源不断地把鮸鱼从码头运来。在加工场地,女工们按级分拣、装盘、过秤、撒冰,然后装车运送到全国各地。“我主要供应温州市场,这几天每天发货都在1万斤以上。”
产量剧增,价格却减了很多。刘维华介绍说,去年大鮸鱼市场价每斤50至60元,小鮸鱼30至40元,今年明显低于去年,“价格差不多下跌了一半。大量上市的那阵子跌得更惨,集贸市场上五六元、十来元一斤都可以买到。像三四指宽的小鮸鱼,直接从渔民那里买,最低的时候一斤二三元钱就够了。”
对此,白沙岛渔老大张伟祥也深有同感。张伟祥是捕鮸鱼高手,五年前,他捕到一条147斤重的大鮸鱼,最后卖出了12.8万元的高价。“阿拉捕鱼人当然知道,大鮸鱼值钱的地方是这条鱼胶(膘),它可以用来滋补身体,且越大越好。”今年,他虽然没有捕获大鮸鱼,但产量明显提高了,“比起往年,产量翻番,但收入没有增加多少。”张伟祥在白沙岛附近的渔场捕捞鮸鱼,“一网总能捕到上百斤,这跟过去撒几网才能捕到几条天差地别。看看也是喜欢,就是今年的价格实在太低了。”
探原因各方说法不一
今年的鮸鱼为何这么多?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探询了诸多渔民和经销商。“估计是放流的结果吧。”多数人这样认为,像今年螃蟹捕获量的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些年的增殖放流,鮸鱼产量的上升也是放流的原因。然而笔者从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近年来舟山海域没有放流过鮸鱼苗,最近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放流是在2008年的5月,约10万尾鮸鱼苗放流入舟山灰鳖洋海域。“10万尾鱼苗跟大黄鱼、墨鱼、蟹动辄放流成百万上千万尾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可能产生如此大的效果。”
那么跟海洋生物链是否相关?当初解释螃蟹增加的诸多原因时,许多水产专家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海中鱼少了,螃蟹就增多了。但鮸鱼属于正儿八经的鱼类,又该怎样解释现在的这种情况?对此,渔业部门和一些水产专家也觉得有些迷茫。一位从事多年水产研究的专家说,原因比较复杂,目前没法搞清楚,但肯定不止增殖放流、海洋生物链这些因素。
据介绍,鮸鱼俗称米鱼,属于暖温性底层海鱼,栖息于水深15—70米,底质为泥或泥沙海区。每年8月至11月为舟山群岛鮸鱼的渔汛期,鮸鱼的主要捕捞方法为底拖网或延绳钓。东海渔场是鮸鱼主产区,尤以东海的舟山群岛产量最大,舟山国际水产城则是收购集中地。前些年鮸鱼是越捕越少,当时笔者还发出感叹,不知资源急剧衰退的鮸鱼是否会像大黄鱼一样,成为一道消失的风景。
会是昙花一现吗?在享着口福的同时,不少百姓也有隐隐的担扰。现在捕了这么多小鮸鱼,明年还能有大鮸鱼吗?能不能捕大留小,不过度捕获?百姓们希望有关部门好好研究这个现象,找出原因,合理捕捞,以便能更好地保护鮸鱼资源,利用鮸鱼资源。
谢国平 翁盈昌 夏艺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