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科研单位与公司积极探索研发农用无人遥控飞行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国农机化协会农用航空分会秘书长郭庆才在日前举行的农用航空发展研讨会上指出,农用无人遥控飞行器初露头角,未来可期。
据了解,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目前地面植保机具防治效率最高的高架喷雾器作业效率的8.38倍,无人机作业不仅效率高、节省大量人力和农药,而且完成同样作业面积的耗油量也比常规农业机械少。在引入无人机的地区,特别是双季稻产区,这一新型值保机具逐渐受到用户的认可和欢迎。
由于无人机采用低量喷雾,可节省90%的水和50%的农药,农药有效利用率35%以上;无人机空中作业,不受地形环境影响;无人机喷洒药剂,是由专业的飞控人员实行远距离遥感作业,使农民和农药的接触降到最低;同时用无人机代替农民喷洒农药,也可解放农村劳动力,保证农民的身心健康。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约有100余台无人机在使用,操作人员有120余名。而在日本,已经有2400余台农用无人机在使用,培训操作手14163名,2012年防治面积96.3万公顷,占总耕种面积的50%,且已形成规范的服务体系。农业用途的无人轻、小型飞机在国内尚处于研究和初步试用阶段,应用的主要机型有单旋翼直升机和多旋翼直升机两种。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及气象条件千差万别,农业人口众多,农业产业化对航空植保甚是需要,无人机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15年国内无人机需求量将达2000台,2020年不会低于5000台。然而,在农业实际作业中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政府主管部门早日制定我国农用无人机的制造标准、鉴定标准、作业标准,争取将农用无人机纳入购机补贴目录。深入开展农用无人机技术的宣传、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李林颖农用无人机作业现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