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两名操作工把嫁接苗和砧木分别送入,咔嚓一声,自动嫁接机器人就自动上夹,完成嫁接。笔者日前在宁波市农机局举办的智慧农业机械装备现场会上看到,先进农机装备已可以将部分农业生产环节带入工厂。“依靠这台机器,两名工人每小时可以嫁接600株,是熟练工效率的两倍以上。”自动嫁接机器人的研发商告诉笔者,“最重要的是,嫁接成活率大幅提升到95%至97%,足以适应高效益农业的需求。”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发展农业,即使西瓜、甜瓜这样的高效益作物,也要求“嫁接一株、成活一株”。如今熟练工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难找,自动嫁接机器人既高效、准确,又能胜任西瓜、甜瓜、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各种瓜茄的嫁接,因此它受到了与会合作社、农机技术人员的青睐。
相比首次进入宁波农户视野的自动嫁接机,无人植保小飞机许多大户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了。这一去年在农户当中引起轰动的新型农机,今年又推出了几款更加安全、轻便的新机型:四悬翼和八悬翼施药机。
看上去,四悬翼施药机更像是一款“田园玩具”。几个螺旋桨同时转动,让植保小飞机可以稳定地悬停在低空,遥控器经改进后,只需5分钟就能让农民上手操作。它的植保效率可不低,1分钟就能完成1亩地的植保,单价也不到10万元,这个性价比吸引了不少农户上前咨询。
另一边,经过近3年不断改进,无人驾驶插秧机终于在现场会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在泥泞的水田里向人们展示它的插秧效率。无人驾驶插秧机依靠 DGPS导航,只需一个小工负责摆放秧盘,直行时的侧向偏差在10厘米之内,如果改用RTK-GPS导航,直行和转向精度都可以控制在5厘米之内,已经达到实用级别。
现场会上,共有20多种新型智慧农业机械装备进行了展示。数十名农业企业代表、合作社理事长、大户问这问那,相当关注。
近年来,宁波市加强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智慧农机”建设。该市开展的“智慧农机”项目,将“3S”、物联网、太阳能等先进技术引入农机化领域的试验与示范,探索对温室植物、土壤、环境信息的实时检测、无线传输和自动控制。目前,该市已组织实施“智慧农机”项目近20个,无人驾驶机械插秧等技术的研发和示范走在了全国前列。 余方觉 邵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