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助农增收的一把“金钥匙”

——东阳湖溪镇走农科教结合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徐碧芳 通讯员 吴余粮
  日前,东阳市湖溪镇南江农庄庄主吕逸阳将最后一批葡萄销往杭州、金华等地。他笑眯眯地告诉记者:“今年我种的葡萄不但品相好,甜度也高,很受市场欢迎,卖出了很好的价格。这主要得益于镇里创新农科教结合方式,为我们种植葡萄提供了全程服务。”
  记者从东阳市农业局了解到,地处浙江腹地婺江源头的湖溪镇,近年来把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与市场紧密结合,创新农科教结合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助农增收,呈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今年前三季度该镇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583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后,该镇对创新农科教结合方式,进一步助农增收,信心更足了。
农业园区,农科教结合的服务新平台
  湖溪镇八里湾是南江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温光充足,土壤肥沃,历来是东阳市的粮食生产重地。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湖溪农民的夙愿。为此,湖溪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大手笔描绘八里湾现代农业园区新蓝图,把5370亩土地连成一体,连片开发。这个占全镇一半左右土地面积的现代农业园区,总投资797万元,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低产畈改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财政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使项目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园区的建设,不但让资源、技术、资金得以集聚,更重要的是为农科教更好地结合打造了坚实的平台。
科技大院,农科教结合的技术新支撑
  园区搭台,科技唱戏。为给农科教结合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湖溪镇政府开拓创新,投资100万元,建造了一座占地面积2301平方米,集良种培育、技术指导、电教培训、信息咨询、土壤检测、病虫测报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大院。
  现代农业科技大院综合了农技推广、培训、农技农机服务等现代农业服务功能,为全镇提供育供秧、治虫、管水、除草、机耕、机收等全程服务。如农机服务部有机收、机耕、植保服务队,配有13台联合收割机、121台拖拉机、6台高效机动喷雾器及播种机、开沟机、抛秧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只要农户一个电话,就可为农户提供从种植、田间管理到收割的全程服务。
  为把科技大院建成一流的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湖溪镇又加强与浙江大学及省农科教协调小组等的联系合作,力争在高效生态农业上有新的突破。
政策扶持,农科教结合的有力保障
  为促进农科教更好地结合,湖溪镇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并举的方针,出台农技推广和农机购机补助政策,规定每购买一台收割机补贴1万元,机动高压喷雾机补贴3000元,购买一亩塑盘抛秧秧苗补贴20元,大力扶持种植大户、农机大户。
  镇政府还出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奖励政策,对被上级确定为农业龙头企业以及被镇政府确定具有带动百户以上农户、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连片种植名、特、优新产品、新品种5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实行奖励;对推广新型科学种养技术,发挥带动指导作用的专业户进行重奖等。
  除了政策激励,由2名镇农技干部、1名镇农机干部、138名村级农技员、200余名东阳市农民俱乐部成员组成的农技推广队伍成为推进农科教结合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多种科技专业协会传帮教,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如今,全镇已拥有金华市科技示范户7户,东阳市科技示范户41户。
农科教结合,助农增收的“集成电路块”
  在湖溪,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镇政府因势利导,在今年4—8月份期间,举办了葛根、平面茧、西瓜、天麻、田藕、畜禽、花木等各类技术培训班58次,受训人员达5300多人次,发放各种资料1.8万余份。培训中心积极开展绿证、农函大培训,有341人获得了绿色证书,245人农函大毕业,171人获得各类农业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200人成为东阳市农民俱乐部成员。“昔日种田靠把式,如今增收靠科技”。湖溪农民依托科技大院的技术指导,大胆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起了田藕、西瓜、葛根等十大效益农业基地。抱团勇闯市场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禹山”纯蕨粉、“鸡笼山”土鸡蛋、“立新”西瓜、“舒福特”蚕丝被等农副产品商标相继被注册。“娄勾葛根马上桥瓜,梅丰石榴永禄蔗、陈家板栗东庄郭茶、南江桑叶安里荷花、湖溪土鸡蛋顶呱呱……”创新农科教结合方式让湖溪农民点土成“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