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特别报道

三门建设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

  “十一五”期间,三门县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为20.7%和24%,增速位居台州各县(市、区)首位。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106.54亿元,财政总收入13.6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07亿元,农业总产值3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52元。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为夯实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09年国家出台的《全国出口水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分别把三门湾列入东南沿海优势养殖带,把三门县列入特色水产优势区。该县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在全省率先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面积7.49万亩,计划总投资9.64亿元,规划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省、市级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4个,省、市级特色农业精品园13个。该园区2010年5月被列入首批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目前,已投入资金4.76亿元,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个,设施农业面积4.5万亩。2012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科学规划促进度
  三门县园区建设按照高起点、先进性和实效性的要求,先后编制了《三门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三门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三门县蛇蟠现代农业(渔业)综合区建设规划》、《三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等四个综合性规划,以及现代农业园区水利防洪、风貌和基础设施等多个专项规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农业规划体系。明确了打造现代农业三大板块:即沿海蓝色渔业、平原高效农业、山区绿色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以及5年内建成以水产养殖、柑橘种植、蔬菜种植三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葡萄、水产养殖、虾菜轮作、蔬菜、禽类养殖5个精品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和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发展方向。
  三门县六敖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总面积2.15万亩,计划总投资2.33亿元,目前已基本建成。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已完成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现代水产养殖产业示范区、现代名特蔬菜产业示范区、现代特色果品产业示范区;建成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虾蟹集约化养殖精品园、春日特色水果精品园、丰鑫园蔬菜精品园、小羽珍禽养殖精品园。三门县蛇盘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启动建设,规划面积3.2万亩,计划总投资5.95亿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05亿元,完成总投资额的17.6%。
  4个省市级主导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面积1.02万亩,计划投资3871万元,目前已投入3219万元,完成总投资额的83%。其中三门县花鼓漫围塘养殖青蟹主导产业示范区于2013年上半年通过省级验收。
  13个省、市级特色农业精品园规划面积1.12万亩,计划投资9715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372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8%。其中三门县从岙塘青蟹特色精品园于2012年通过省级验收,三门县沈园西瓜精品园于2013年上半年通过省级验收。
探索实施有力度
  三门县以开发区的管理模式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成立了正科级的园区管委会,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开创“三级主体,二级开发”的运营机制,按照“政府+国有建设+市场”三级主体,根据一级开发负责公共设施建设、环境资源开发,二级开发负责项目建设的要求,成立一级主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个园区的规划统筹,协调管理;成立二级主体——三门北海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市场化要求、法人化操作,推进园区投融资、项目、公共设施建设、流转土地等各项工作,并由三级主体——引进的工商资本和原有经营主体吸收当地农户参与生产或产业开发。
  通过网络化管理和政策扶持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流转土地面积5.2万亩。一是开展土地流转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对全县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实行网络化管理,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二是出台土地流转奖励政策。出台园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在现代农业园内,把二轮土地承包期剩余年限的土地经营权一次性委托村流转的流出农户,在规定时间内签订流转合同,县财政给予每亩200元的一次性补助。
  建立“基地(园区)+科研单位+农户”的合作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主动对接浙江大学、上海市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搭建农科教、产学研协作平台,采用聘请农业专家担任科技顾问,建立试验基地等方式,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建立“首席专家+责任农技员+乡土人才”的服务型科技推广机制,深化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把“两区”作为农技干部的重点服务领域,由首席专家牵头,责任农技员配合,乡土人才参与,经常性开展科技蹲点指导,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建立浙台农业技术合作实训基地,与引进的台湾企业三门万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实施“1330”工程,即建设1000亩种植型产业区、300亩产销班推广区和30亩农训中心实验区,利用台湾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和培训理念,进行农技研发推广和培育高素质的现代农业实用人才。
稳步发展出成效
  现代农业园区的生产规模扩大、组织化程度提高、特色品牌培育和产业链条延伸,促进了全县农业向着产业化、品牌化、休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提档升级。
  促进加工型农业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对落户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的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进了加工型农业的发展和壮大。加工农产品涵盖广泛,涉及水产、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畜禽等十余类。新兴的大麦茶、玫瑰精油、松花粉、黄秋葵花茶、葛粉等特色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十足。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总产值4.6亿元,销售收入4.1亿元,联结基地14万亩,带动农户4.5万户。其中浙江金旭食品有限公司年蔬菜加工能力达2万吨,带动蔬菜种植农户1万多户。
  引领特色品牌农业发展。园区通过“养殖改法、蔬菜改季、水果改种”等多种途径,对传统农产品进行改造,同时,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强绿色认证,培育开发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目前,全县已挖掘开发出锯缘青蟹、缢蛏、小白虾、脐橙、黄秋葵等具有品牌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近百种,已注册商标的农产品70个;拥有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个,省、市级名牌农产品26个;获中国驰名商标1只,省、市著名商标7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带动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依托园区的特色产业、优质产品和规模基地,通过配套建设,将农业休闲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带动了休闲观光农业、滨海休闲旅游业、农家乐(渔家乐)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建成蛇蟠岛休闲观光旅游区、木勺沙滩观光区、六敖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园区、三门农博园等多处休闲观光点。其中位于六敖镇三门县现代农业园区内的三门农博园,是一个集农业科普、农业观光、农游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景区,建设面积2100亩,总投资约3亿元,于今年9月26日开园迎客。培育了三特渔村、在水一方等10余家有较高知名度的农家乐项目。其中三特渔村渔家乐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已通过省标准化领导小组验收,成为台州首个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渔家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