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地处浙西南,因其境内山水资源独具特色,自古有“洞宫福地”的美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6%,生态环境质量排全国第10位,是省级生态县和省级森林城市。
近年来,云和县委、县政府依据当地地理条件,提出“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农业发展立足生态优势的挖掘,逐步形成了好山好水就是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特色的共识。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茶叶、雪梨为主导的特色生态精品农业。
食用菌产业的“生态革命”
食用菌是云和农业的支柱产业。据了解,该县近半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2012年,全县食用菌总产值达3.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4.3%。2013年,该县的香菇和木耳栽培量更是达到了8100多万袋。经过长期发展,该县食用菌生产不仅呈现出效益显著化、市场活跃化、科技创新多样化、产业开发异地化、生产区域集聚化等特点,而且还创出了许多响当当的品牌。如省级著名商标“山兰”牌黑木耳、市级著名商标“颐养园”牌香菇和木耳、被评为浙江省绿色无公害优质畅销农产品的“禾森”牌黑木耳等。不仅如此,2010年云和黑木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基础上,2011年更是成功注册了云和黑木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为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
食用菌对资源的消耗量比较大,如何处理好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和保护生态资源的关系?面对这一课题,云和县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抓手,按照全县“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提升主导产业、壮大潜力产业”的发展思路,续写食用菌产业生态发展的新篇章。
云和是中国木制玩具城,玩具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木质边角料,每年产生玩具的木屑达5万吨。该县科技人员变废为宝,首创了仿生节能木耳栽培技术,利用木制玩具的下脚料进行香菇和木耳的生产,形成了木制玩具→食用菌→农作物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仅此一项每年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该县还大力推广“菇—稻”、“瓜—耳”和“稻—禽—菇”新模式,向空间要“土地”,解决了菇与粮争地的矛盾,形成终年循环栽培,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更增加经济效益。“耳—稻轮作栽培模式”于2009年度被浙江省列入浙江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并在全省进行推广。
为了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该县在注重食用菌产品和种植模式多样性的同时,更注重食用菌功能的拓展,引进了浙江工商大学最近研发成功的黑木耳饮料,并与温州哼哈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公司现有销售渠道销售黑木耳饮料,不仅拓宽黑木耳产业发展领域,而且还提升了全县食用菌产业档次。
好山好水出好茶
浙南名茶新秀——“仙宫雪毫”茶是云和茶叶的代表,因其冲泡杯中,白毫翻滚如飘雪,故有“浙江绿谷,有机名茶,金牌上品,仙宫雪毫”的美赞。
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仙宫雪毫”茶产自云和仙宫湖区。仙宫湖属高山峡谷湖泊,终年云雾缭绕,冬暖夏凉的独特气候条件为“仙宫雪毫”茶创造了优良的生态和生长环境。
据了解,近年来,云和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区域和生态优势,确立茶产业为强县富民的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推进茶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以茶富民”目标。截至目前,该县茶叶种植面积3.6万亩,茶叶产量800吨,产值9990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35.6%,其中名优茶总产值达9000万元,占茶叶总产值90%。茶产业的发展为该县农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云和茶为何能在浙江众多的茶叶中迅速突起,茶产业实现快速的发展呢?据了解,该县在做好茶产业生态优势文章同时,不断加大茶叶良种推广,形成了以乌牛早、白茶为主,迎霜、龙井43为辅的种植格局,全县无性系良种率达97%,使茶叶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2012年云和县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
如果说生态优势和良种推广促进了云和茶产业迅速发展的话,那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整合为云和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强的活力和动力。据了解,近年来,云和县茶叶从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和包装,一直到销售这条产业链逐渐趋向完善。尤其是茶叶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年产值300万以上规模企业有3家,600多名茶商常年活跃全国各地茶叶市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营销网络。
与此同时,云和以“仙宫雪毫”为切入点,将原有的茶叶品牌进行整合,对“仙宫雪毫”品牌形象进行重新定位,严把茶叶质量关,实行统一包装,并出台“云和县仙宫雪毫茶”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仙宫雪毫”茶的生产加工。通过整合引导和重点打造,不仅使“仙宫雪毫”茶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而且带动了全县茶产业发展。
种出生态致富果
云和雪梨是云和县的传统名果,至今已有540余年的栽培历史。因其果大、肉细、汁多、味甜、松脆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浙江省12种传统名果之一。由于曾两次荣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颁发的“中华名果”称号,摘得过优质农产品国家金奖3个、省级金奖16个,因此云和县被冠以“中国优质雪梨重点县”。目前,雪梨产业已逐步成为该县继食用菌和茶业产业之后,又一个农业经济的增长点。
然而,云和雪梨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云和老雪梨曾以其果形大、储藏期长等优势一度“大红大紫”。但随着消费者品味的提高以及北方梨大量上市,云和雪梨逐渐暴露出肉质粗、成熟期晚等问题,销售市场一度萎缩。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云和县开始发掘和改良雪梨品种,并与省梨业协会联合研发出了雪梨整形修剪技术,不仅解决了山地梨树树高操作难问题,也避免了老雪梨“中吃不中看”的尴尬。与此同时,该县还大力推广雪梨保鲜贮藏技术,延长了雪梨的保质期和销售期。
如今,云和县已形成新、老雪梨品种共存的种植格局。新品雪梨因其肉细汁甜、外观姣好、上市早等特点俘获消费者;而个头硕大的老雪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得到了怀旧人群和热衷尝新者的青睐。目前,云和雪梨已在全国各大水果市场上小有名气,雪梨也成为该县的骄傲和梨农的致富果。
为了促进云和雪梨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该县对雪梨生产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方向推进,重河湾、长田等一批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雪梨生产科技示范基地相继建成。今年7月,云和“安溪雪梨精品园”创建点顺利通过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考核验收组考核验收。目前,该园面积达1020亩,可辐射面积3000亩,并配建了冷藏库1000立方米;机耕路、操作道和排灌沟将整个园区分割得整整齐齐,肥水同灌、喷滴灌设施和频振式杀虫灯等新技术、新设施得到充分利用,云和县雪梨产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