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农博特刊

鄞州生态循环农业亮点工程简介

沼液物流配送工程

  为彻底根除牧场污染顽疾,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该区投入800余万元,构建起了全国领先的沼液智能化配送体系,建成了一个可实时反映沼液池贮存和配送量的智能化沼液配送中心。该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将沼液配送纳入政府补贴范围,列入配送的牧场每吨收费5元,政府每吨补助20元,农业经营主体免费使用。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该区80%的规模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沼液将纳入沼液配送体系,年配送沼液可达20万吨,覆盖农田10万亩。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
  为减少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等农资废弃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该区积极探索开展农资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全区最大的农资销售企业禾丰公司的所有农资连锁网点,以及19家主要乡镇的再生资源回收点定期进行回收;在全区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处放置分类收纳桶,回收中心定点定时进行回收。农资废弃物通过回收中心集中烧毁处理。通过开展农资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该区农业废弃农膜及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农业清洁化生产工程
  为恢复由于过度的农药化肥施用和不良耕作习惯造成的稻田生态失衡现状,鄞州区与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在该区东吴镇建立了全省首家稻田生态修复示范区。通过农业、物理、生化等综合防治措施,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能力,减少化学农药残留污染,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项目区实施五年以来,田间天敌数量明显增加,以少量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农药使用量比常规减少80%以上,以有机肥代替化学氮肥,化肥使用量比常规减少50%以上,同时,确保产量基本不减或略增。鄞州区从2007年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水稻等粮食生产为重点,通过采样、测土、配方、地力评估,建立数据库、发放配施肥建设卡等环节,建立了测、配、产、供、施为一体的运行机制。6年来,全区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24万亩次,项目区减少不合理化学肥料投入约659万公斤,亩均增收44-55元,共节本增收约1.62亿元。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程
  鄞州区将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作为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和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模式,于2012年8月中旬在全省率先实施病死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无害化处理模式。该区先以生猪为集中收集对象,在全区生猪存栏3000头以上的15家规模生猪养殖场建立15个收集点,实施病死猪“统一收集,集中处理”。2013年又在全区16个镇乡(街道)建立了病死动物乡镇收集点,对全区范围内的病死动物实施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并加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管,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区共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病死猪等68857头,共计564.34吨,取得了显著成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