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季季都有醉人的绿色这里是“中国特产之乡”荟萃之地村村都有飘香的果园这里是全省首个家庭农场培育发展试点市处处都有规范的农场在这片“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上200万衢州农民正在编织致富的梦想收获小康的希望
衢州
创新驱动发展现代农业
全市已涌现家庭农场2187家,居全省首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发展家庭农场。衢州市审时度势,作出了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决策部署,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市注册登记家庭农场达2187家,数量居全省各市首位,其中今年新流转土地创建的有339家,占15.5%;由种养大户、松散型农民合作社成员等转型升级的有1848家,占84.5%。
“十二五”以来,衢州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清晰:2010年开始抓农业“两区”建设,解决在哪里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2012年开始发展“一村一品”,解决发展什么样的现代农业问题;今年开始又全力发展家庭农场,解决由谁来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
今年5月,衢州市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首个培育发展家庭农场试点市。衢州市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强化服务,使得家庭农场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强化组织领导,着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衢州市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列为农业农村“八大专项”工作之首,建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同时密切配合、上下联动。该市编制了《衢州市 家 庭 农 场 培 育 发 展 规 划(2013-2015年)》,提出了三年内培育发展家庭农场3000家、创建规范化家庭农场3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50家的总体目标。
在发展家庭农场中,该市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制定出台了《衢州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考核办法》,对各县(市、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情况实行综合考核,分一、二、三等奖,实行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化资源整合,着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衢州市及县(市、区)都出台了培育扶持政策,市财政专门安排3000万元用于扶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同时安排5000万元,作为市区家庭农场政银合作扶持资金,通过定期存储、放大倍数、优惠利率,给市区家庭农场增加贷款额度达2.5亿元;所辖的6个县(市、区)财政分别新增1000-1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全市扶持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专项资金达1亿多元。同时,该市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美丽乡村等有机结合,整合项目、资金、政策资源,全力推进家庭农场发展。
强化机制创新,着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一是破解设施用地审批难。该市农业、国土等部门密切配合,细化落实农业设施用地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如衢江区推出“联审联批”会议制度,相关部门通过现场审查后,召开会议一次性审定。江山市对家庭农场的设施农用地由“乡镇全程代办、部门集中审批”,实行“一周一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截至10月中旬,全市共受理家庭农场设施农用地审批96项。
二是破解土地流转难。该市及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通过委托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集中连片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流转。今年1-9月份,全市共流转土地5.9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32.8%,其中5.12万亩用于新创办家庭农场。
三是破解融资贷款难。今年6月衢州市农业和金融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农业设施评估登记业务,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农业订单质抵押贷款以及信用等级评定、政银合作、小额保证保险贷款等多种形式,创新农业信贷产品,破解家庭农场融资难题。全市农信系统确立了家庭农场贷款余额3亿元的工作目标。常山县创新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1-5星级家庭农场分别授予5-5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江山市财政统筹安排3000万元家庭农场政银合作资金,给予利率优惠,向家庭农场增加1.5亿元信贷支持。截至9月底,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已向家庭农场发放贷款3.82亿元。
四是破解农业保险难。该市与上海安信农保公司、市人保财险公司等合作,探索家庭农场政策性农业保险办法。衢江区率先推出了《“金伞”衢江家庭农场组合保险方案》,安排2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设施大棚和大棚蔬菜保险补助。其它县(市、区)财政也从扶持家庭农场的专项资金中列出100万元以上作为保费补助资金,努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面。至9月底,全市已有241个家庭农场参加了农业保险。
五是破解产品销售难。该市还积极探索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构建网络营销平台和城市直销平台,实现“网上”与“网下”齐头并进,拓展家庭农场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龙游县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建了“淘宝网·特色中国·龙游馆”,已有34个家庭农场入驻,自8月中旬开馆以来为家庭农场网上销售农产品850万元。与此同时,龙游县还依托“龙商”资源,构建城市直销平台,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在县外设立“9号牧场”、“田野土鸡”等城市直销点30余家,有力地推动了家庭农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强化规范管理,着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衢州市在省内率先制定了《衢州市家庭农场工商注册登记办法》,明确了家庭农场的注册条件和流程。同时出台了《衢州市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衢州市家庭农场规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求80%的家庭农场建立完整的田间生产记录档案,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00%规范化家庭农场建立农产品质量自检设备,健全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市场准入、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该市还制定了《衢州市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认定办法》,以从业人员知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农场管理企业化等“六个化”为内容,全市今年将评选50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此外,该市还建立挂联帮扶制度,组织农技干部帮助家庭农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农业局每个科站挂联帮扶家庭农场10家以上,市、县联动帮扶家庭农场246家,争取各级项目资金1690万元,组织农技培训1800多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在三衢大地上,发展家庭农场的热潮方兴未艾,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今年在遭遇禽流感、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衢州市家庭农场凭借着灵活的经营机制、精细的培育管理、可靠的产品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民持续增收。据对全市2187个家庭农场调查统计,共经营土地面积38.11万亩,年产值17.92亿元,利润3.57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年产值81.94万元,利润16.32万元,家庭成员人均纯收入6.28万元。今年1-9月份,衢州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13元,同比增长10.9%,增幅居全省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