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柑橘产销旺季。尽管今年的高温干旱和台风对我省的柑橘产量带来一定影响,但由于科学管理,柑橘品质有所提高,前期上市的价格总体高于去年水平。
面积理性缩减,品种结构优化
近年来,优化柑橘品种结构成了我省柑橘种植的主要基调。与其他柑橘主产省快速发展相反,我省柑橘面积一直在缓慢调减,5年来面积缩减20万亩,减10.6%,而同期全国橘园面积增长51.7%。去冬今春,全省新发展橘园2.1万亩,其中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和四季柚、玉环柚等占总发展面积的61.6%,全省现有柑橘面积164万亩。各产区在发展中换种了一批质优价高、受市场欢迎的特早熟、早熟品种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良种。与2007年相比,宽皮柑橘的比重从 85.9%降为81.2%,其中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从18.5%上升至25.3%,中晚熟温州蜜柑从26.5%降为23.9%,椪柑从31.4%降为25.4%;杂柑从10.0%上升至11.9%;柚类从2.3%上升至4.3%;橙类从1.1%上升至1.7%。
由于经历了今年夏季长期高温干旱、近期“菲特”强台风影响,使原本丰收之年受到很大影响。据省柑橘产业协会近期调查统计,今年全省柑橘产量预计在194万吨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各主产区中,衢州71万吨增7.9%,台州44万吨减7.1%,宁波增18%,丽水增3.2%,杭州减 3.5%,金华减11.6%,温州减15.6%。各类品种中,宽皮柑橘163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49万吨,减2.5%;中晚熟温州蜜柑47万吨,减3.5%;椪柑57万吨,增9.6%;杂柑22万吨,增8.5%,其中胡柚17万吨,增6.3%;柚类4万吨,减16.4%;橙类2万吨,减15.1%。
灾害影响生产,品质总体较好
由于灾害天气频繁,给我省柑橘生产带来了影响,同时9、10月份温度偏高也造成成熟期推迟。从品种上看,苍南四季柚落果严重,约占70%,温州蜜柑受灾重,其次为本地早、玉环柚,椪柑、胡柚受灾相对较轻。今年象山特早熟温州蜜柑上市期在10月上旬,成熟期推迟了近10天;衢州的特早熟温州蜜柑成熟期推迟了5-7天。
针对气候不利的局面,我省各柑橘产区技术指导部门和广大橘农,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使得今年的柑橘果实品质总体较好。通过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一系列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产业提升项目、现代农业园区、精品园项目和标准园创建的带动,提高了橘园的基础设施水平和橘农的栽培水平,从而提高了果品质量,同时,由于去年柑橘销售后期的价格提升,提高了橘农对橘园生产管理和投入品使用的积极性,从而保障了果品质量的提高。
前期销售顺畅,后期形势严峻
今年柑橘销售前期形势已经明朗,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销售顺畅,产地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稳中略涨。象山“大分”产地收购均价在每公斤2-3元之间,比去年同期增20%以上,“市文”产地收购均价在每公斤1.5-2元间,也比去年略增;衢州特早熟温州蜜柑收购价较上年高0.5元/公斤,早熟温州蜜柑收购价较上年高0.4元/公斤。笔者从杭州、椒江、黄岩等地柑橘批发市场了解到,今年前期上市的柑橘价格总体高于去年水平。
据了解,2013年全国柑橘产量将比2012年增加5%以上,根据这一形势和前期销售情况,预计今年柑橘销售总体平稳,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并且今年春节提前,使元旦至春节这段销售黄金期缩短,因此,今年中后期柑橘销售将较为严峻,部分产区品质不佳的中晚熟温州蜜柑、椪柑仍然存在一定的销售压力。
从果实分级情况分析,精品果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将有一个回落过程。同时,由于精品果的优质性和有限性,市场化的新型消费群体将涌现,进而托起精品果的销售态势。因此,在精品果销售价格合理回归的基础上,其销售形势将长期向好。
预计今年中档果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由于今年别的主产省的南丰蜜橘、脐橙、砂糖橘较大幅度增产,椪柑虽然全国总量略减,但我省椪柑增产近10%,总体上将给我省11月份以后的柑橘销售带来一定压力。
加工出口减少,鲜果出口增加
据了解,今年柑橘罐头加工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目前全国柑橘罐头还有较大的库存量,1-7月的出口数量同比有所减少,价格也低于同期水平;二是今年春节提前,加工期缩短,原料橘需求量降低;三是区域性的增产,如象山等产区中晚熟温州蜜柑有大面积的增产。因此,柑橘罐头加工量的减少,将一定程度上影响中低档果的销售。
相比之下,鲜果出口情况比较乐观。近年来,衢州、台州等地柑橘出口量不断增加,销售价格优势也比较明显,对当地柑橘的销售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预测今年我省柑橘出口量还将有所增加。
适时适价卖,切忌惜售
针对今年的柑橘销售形势,省柑橘产业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各级政府和部门、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橘农进行科学理性的柑橘产销,通过农民信箱、农技110等平台,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指导橘农适时适价销售,切忌惜售抛售。要建立预警机制,密切监测市场价格信息,天气变化等情况,及时发布预警,发挥引导调节作用。
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柑橘生产管理、采后贮藏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橘农要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保鲜药剂,确保上市果品质量安全。提倡适时采收、完熟采收,推广应用商品化处理技术,采取清洗、分级、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广应用贮藏技术,延长果品供应期。
各地还要在做大柑橘品牌上下功夫,依托省农博会、浙江(上海)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和各地举办的“柑橘节”、采摘观光游、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宣传推介名特优柑橘品牌,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柑橘产品,扩大知名度。同时,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柑橘出口生产基地,申报出境果园和出境柑橘包装厂的注册登记以及自营进出口经营权。鼓励企业到主要目标市场设立代办处等境外营销机构,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有关专家建议,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方法,积极扶持柑橘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对罐头加工企业要加以扶持。减少无序竞争,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二是对出口企业要加以扶持。简化柑橘出口检验检疫流程和手续,为出口企业提供便利;三是尽快完善流通物联,包括仓储、保鲜、分级、包装、配送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哲甘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