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感谢林业科技人员,帮我的150多株薄壳山核桃树配置授粉树,使得这些山核桃树今年迎来了首个丰产年,共采收果子1500多斤,比去年猛增了6倍,卖了4万多元钱啊!”11月5日,建德市乾潭镇陵上新村薄壳山核桃种植大户项柏生面对到场的建德市林业专家郎学军一行,一脸欣喜地说道。
据了解,该市林业部门技术人员通过对薄壳山核桃树种植技术的多年摸索与探讨,采取良种配置、营养控制等技术,使薄壳山核桃树一年更比一年多地结出“开心果”,给农民增添了种植的信心与干劲。
闲置的田地,且地理环境好,何不用来发展经济林呢?2001—2006年间,建德市乾潭镇的项柏生、项金生兄弟俩利用自己的田地资源,分别种植了10余亩“洋核桃”——薄壳山核桃树。经过数年培育,一株株生长旺盛的果树,一到春天枝头就开出一串串花朵,可到了秋天却不见果实。项柏生、项金生兄弟俩十分焦急。项金生想,辛辛苦苦培育的这批“洋核桃”树,株株枝繁叶茂,难道是品种原因导致了不结果?其实,在该市莲花、更楼等种植基地,像项家兄弟一样,不少农民也种下了这类“洋核桃”树,前些年均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一些农民曾为种了这种树感到后悔莫及。
为了解决“洋核桃”树不挂果的问题,2009年起,建德市林业科技人员来到乾潭镇,对项家兄弟俩种植的薄壳山核桃树进行了综合“会诊”,发现不挂果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授粉树搭配不合理所致。于是,林技人员在山核桃基地,采取高位嫁接技术,增加林间授粉树的配置,以提高山核桃树的结果率,促使其早出效益。同时,林技人员还在建德市的莲花、更楼等乡镇的种植基地,指导当地农民采用同样的技术加强培育管理,为促进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努力,今年该市乾潭、莲花等地种植多年的薄壳山核桃树均迎来了丰产年。近日,该市林技人员对项柏生、项金生兄弟俩的“洋核桃”树经过现场采摘测产验收,平均每株可产山核桃5公斤左右,最多的一株收果实20多公斤。
专家指出,近年来,建德市各地农民利用地理资源,积极开发种植经济林。但像香榧、山核桃之类的干果树,进入挂果期至少需要8-10年左右,丰产期更是在15年以上,所以,农民在种植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果树的生长特性,在前期把树体、树形培育好,为今后的丰产高效打好基础。
据该市林业专家介绍,到目前,建德市已新发展薄壳山核桃林4000余亩,这些新培育的基地均采用了良种配置技术,有望提前2-3年挂果,达到早实丰产的目的。 宁文武 吕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