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生态指导员夜访农家听心声

  眼下,正值秋收冬种农忙季节,江山市许多生态指导员纷纷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访民情、听民意、摸底子、谈点子,为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打基础,找准路。“老姜,是不是发现新问题了?”10月29日晚上7时,新塘边镇新塘边村生态指导员姜小华和镇人武部长毛乐来到村民姜兆正家时,一群人正围坐聊天。“近期河道里的垃圾又多了,不少是从上游漂来的。”姜兆正坦言。
  “我们村也有人把垃圾倒入河道。”一旁的姜建民说,“垃圾池太过分散,最好能多建几个。”还有村民认为,河道整治仅靠某个村整治某个河段怕效果不明显,最好上下游能形成协定。对大家的意见建议,姜小华一一记下。离开姜兆正家后,他们又前往下一户。
  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马坚是东亭村的生态指导员,一放下碗筷,就拿上手电筒,朝村里赶。“咱村存在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想法?”一跨进村民刘仙英的家门,马坚就开门见山。“生态建设是一场‘持久战’,不能光靠村干部的几双手。”刘仙英亮开嗓门,“现在有些村民还不大理解,不够支持,甚至认为搞卫生‘太无聊’,得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村民心心相连,人人动手……”
  听到这边如此“热闹”,隔壁村民或端着饭碗,或捧着茶杯走进来。“不能只做捡垃圾这种‘浮在表面’的文章。”姜子君涨红脸说,2公里多长穿村而过的东亭溪受生猪养殖等污染,散发着臭气,早该下决心整治了。
  姜刚梓说,由于被外包的几个池塘也缺水,业主不让村民挑水,现在许多油菜苗长得老高了也无法移栽,“上游水库得经常给我们放水”。“村里地势落差大,要因地制宜建好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池。”“夏天往往夜里才能用上自来水,影响大家正常生活。”“咱村是集体经济薄弱村,要想方设法发展绿色经济,争取尽快‘脱贫’。”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马坚认真听记,适时插话交流。
  就在上个月,衢州开展了“共建生态家园”行动,突出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集中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染治理以及河道整治等工作。为此该市选派了1480名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入村担任生态指导员,这些农村指导员将驻村开展调查摸底、提出解决方案、制订规划、指导帮扶等。
  据悉,通过此次行动,衢州市力争到2016年底,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稳定达标,市出境水质、县(市、区)交界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街道)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85%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市级以上生态村占行政村总数80%,努力打造全国生态乡村的“衢州样板”。
郑积亮 余静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