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版

五大目标 九项行动

生态循环农业,添彩美丽杭州

灵动秀气的西湖、大气磅礴的钱塘江、“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淡妆浓抹总

  相宜的山山水水,让“人间天堂”杭州美名远播。而“人间天堂”的美,离不开生态农业的点缀和映衬。为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以及《“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杭州市农业局日前出台《“美丽杭州”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杭州农业人充满信心地说,给我三年:还你一片不一样的美丽田园。
五大目标,打造——
形美、色美、味美的生态田园
  杭州生态循环农业三年行动计划紧密契合杭州农业发展的资源和基础,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绿色、低碳、品质现代农业目标,通过建设生态设施、推广生态技术、创建生态模式、发展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优质安全、高效生态,打造形美、色美、味美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具体来说,就是到2015年,实现“五化”目标:
  ——生产过程清洁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90%以上;畜禽养殖业实现达标排放,水产养殖尾水排放主要污染物指标零增长,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累计11700万尾以上,全市建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点15个、实施面积9000亩。
  ——资源利用节约化。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5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45个;建设“肥药双控”示范方24个、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5个,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面积累计1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80%以上,实施区内农药、化肥纯用量比2012年减少10%以上。
  ——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97%以上;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生产量达40万吨,吸纳畜禽粪便130万吨,推广施用20万吨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46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85%以上。
  ——农田环境生态化。实施市级中低产田改造示范项目180个、面积10万亩以上;新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长期定位监测点48个、农田土壤污染综合监测点35个,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
  ——农产品生产优质化。主要农产品中,“三品”认证比率达到60%,农业标准化率达到65%,年定量检测主要农产品3500批次,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
九项行动,建设——
生态、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
“美丽田园”建设行动
  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以公路、铁路、河道沿线为重点,以创意农业、景观农业为载体,开发独具特色的田园艺术文化,形成春季桃红茶绿、菜花烂漫;夏季荷花映日、瓜果飘香;秋季稻浪金波、橙黄橘绿;冬季麦苗吐翠、瑞雪兆丰的四时田园景观,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田园山居图。引导农业经营者和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及时回收处理农业投入品包装,消除“白色污染”,建设清洁田园。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行动
  合理规划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创新农作制度、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生态循环产业合理布局、生产投入集约节约、生产过程清洁、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供给产品安全优质,形成田园清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成为生态循环农业的实验区、样板区、先行区。按照循环、再生、低碳的原则,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集成应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农牧结合、立体种养、废物利用的循环农业,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产品优质化。
农药化肥减量行动
  全面开展土壤检测,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栏肥、厩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达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用量的目的。加强农作物病虫测报,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组织开展植物诱虫、色板诱控、释放寄生蜂等各类生态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建立和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统防统治。
农业“无燃煤区”建设行动
  通过实施养殖业和种植业等农业高污染燃料锅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锅炉,关停或改造燃煤(木材)锅炉,指导利用电能、天然气、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推进农业能源结构调整,建设农业“无燃煤区”。老城区在2013年基本实现“无燃煤区”,其他区、县(市)建成区2015年建成“无燃煤区”。
规模畜禽养殖场治污减排行动
  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区块,对环境敏感区域和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地区进行严格控制,压缩畜禽养殖总量。到2015年,生猪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60%以上,基本完成规模场设施化改造。大力发展农林牧渔紧密结合的生态牧场和家庭农场,促进养殖上山入园,实现养殖排泄物就地消纳。深入实施各种排泄物治理举措,规模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97%以上。加强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运行机制。
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推进行动
  加大在钱塘江、富春江、千岛湖等公共水域优质苗种人工投放力度,补充和提高水体渔业资源量,优化鱼类种群结构,促进水质改善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同时,通过选用优良种苗、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控制养殖水环境、科学饲养管理和病害控制、建立尾水处理设施等技术措施,减少养殖过程中残饵、排泄物等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养殖品种病害,推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展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等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稻(藕)鱼共育模式,发展设施养殖,研发智能化养殖技术及设备,推广生态型水产新品种。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行动
  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都与有机肥厂或种植业主以签订契约等形式落实排泄物生态消纳。鼓励发展畜禽粪便、沼液收集处理配送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推广农作物秸秆用作还田肥料、畜牧饲料、生物质能料,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桑枝条、果枝条发展食用菌,利用笋壳养羊、山核桃莆壳制碳,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质化、能源化利用;遏制焚烧秸秆现象,保护生态环境。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准出和可追溯管理。完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乡县级监管示范区建设力度,持续深入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强化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强化农业投入品检测,每年检测主要农业投入品800批次,合格率85%以上。
农田环境质量提升行动
  通过农艺和工程措施,使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田间沟渠路配套,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复种指数显著提高。实施好全省“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措施,努力把标准农田建成吨粮田。摸清农田土壤环境现状,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 何有良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