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0多年前,长兴泗安百姓还只靠种植效益低下的番薯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较低。泗安一度被称为“长兴的西伯利亚”。但是在过去的10多年里,泗安人用勤劳的双手给自己建造了一座“绿色宝库”。这座“宝库”,不仅给泗安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更引领了长兴花木产业的蓬勃壮大。
2000年,泗安镇政府号召百姓转变思想观念,放弃种番薯,改种苗木。于是,三里亭村的农民吴加平带领其他6个农民,斥资60万元成立了长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开始了绿化苗木的生产培育和经营,第二年利润就达到了30多万元。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的百姓纷纷效仿,于是泗安境内刮起了一阵强劲的苗木种植风。
一棵树又一棵树,汇成了一片林,泗安被装点成了绿色集镇,连风里都带着清香味;送走一棵树又一棵树,老百姓的口袋变得鼓鼓囊囊的。原本“叫花子镇”的贫穷面貌被改变了,泗安农民住上小洋楼、开上小汽车,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苗木产业缘何让泗安镇的百姓脱贫致富,缘何让泗安这块土地变土成金,又缘何让长兴诞生了一个“花木产业”,成为中国花木之乡?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说泗安镇苗木产业在10多年时间里实现的5次转型。
2000年,泗安百姓“革番薯命”,发展苗木产业。
2005年,苗农转变原来粗放的种植和管理模式,开始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2006年政府牵头组建了长兴泗安绿萌苗木专业合作社,制订了花木产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花木运输装车标准等科学管理制度,并组建了浙北花木销售网。
2009年,苗农们和上市公司合作,进入第三次转型升级,实行绿化大苗容器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2010年,鲜切花规模化种植催生了泗安苗木的第四次产业升级,成为真正的花木产业。
2011年,被誉为全省三大花木盛会之一的“中国(长兴)花木大会”在泗安镇举办;2012年花木大会期间,华东花木电子商务平台正式启用,苗木的营销方式从线下转为线上;今天,中国长兴花木城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浙北的苗木集散中心,作用也将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花木大会无疑引领了第五次转型。
一次又一次的转型,使苗木长成一片森林,花木产业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开启了长兴百姓的致富之门。2011年,长兴以超过24万亩花木的规模成功跃居全省第一大苗木基地;2012年,长兴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这一国字号品牌让长兴苗木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愈发明显。
目前,长兴县共有绿化苗木基地25.79万亩,2012年全县苗木销售额达26亿元,苗木种植户户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从业人员3.2万人,销售网络覆盖江苏、上海、重庆和北京等多个省市。在花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长兴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出台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持续保持长兴作为华东地区大中规格绿化苗木集散地的优势地位。相信在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长兴绿色的文章将越写越精彩,绿色的画卷将越画越多彩。
金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