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人物写真

农民叫好的“土”专家

——记省农业厅土肥领域首席专家陈一定

  □本报记者 俞圣威人物名片:
  陈一定,浙江省农业厅土肥领域首席专家,浙江省土肥学会副秘书长,曾获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和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浙江省农业丰收奖等荣誉。
  “从土壤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化肥尤其是氮肥使用量相对较多,我省局部土壤酸化、板结,耕地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生长,急需科学施肥。”谈到我省的土壤情况,陈一定如数家珍。
  7年来,这位土肥领域的首席专家跑遍全省的角角落落,完成了对我省各地土壤的“体检”,并且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不要怕麻烦我。”这是陈一定常对农民朋友说的一句话。记者遇到的很多农民都接受过她的指导。
  提起这位土肥专家,兰溪市常富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杨洪奎满怀敬佩。杨洪奎是陈一定首批测土配方施肥的服务对象。
  “过去费老大劲,亩产不增反减,肥料成本还很高,多亏陈一定的指导!”杨洪奎告诉记者,陈一定对他种植的400亩单季稻进行取土化验,还指导他使用配方肥。去年,和没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农户相比,杨洪奎用肥成本减少了40元/亩,早稻增产50公斤/亩,一减一增,两项合计,每亩增收66元。“应用水稻配方肥,去年我节本增收42400元。”杨洪奎说。
  作为一个服务“三农”的科技工作者,陈一定以服务基层农民群众为己任,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进村入户送技术,问诊把脉到田头。“让农民群众满意是我莫大的满足。”陈一定真诚地说。
  去年“双夏”期间,宁波市鄞州区集仕港镇湖山村神周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继福因葡萄叶子出现泛黄现象而忧心忡忡,陈一定得知后专程到葡萄园,实地帮他分析原因,告知葡萄叶子黄化是因为施肥不合理造成的,并给了他解决的办法,解了周继福的燃眉之急。不久前,萧山区杭州水良蔬菜专业合作社发生大面积茄子生长畸形事件。她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栽培管理情况,明确是由于施用某种肥料而引起的不良反应。随后,经农业执法大队介入,菜农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事实上,陈一定每次在田间地头开出的智慧“药方”,都凝聚着科研力量。近几年,她相继开展了小麦、油菜、水稻、柑橘等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肥料肥效试验;组织开展新型肥料在粮油、蔬菜、茶叶、果树等多种作物上的肥效试验。她还一丝不苟地验证新型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的施肥效果,确定其合理用量和使用方法。
  科研是枯燥的,而大地却饱含激情,“离不开这寸土地,珍惜每寸土地”的情结让陈一定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土”专家。然而,陈一定不会分身术,如何让她的“土”能量能够更好地传播?“各地经过4-7年的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并转化为施肥建议卡,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为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指导农民按方施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陈一定告诉记者,经过7年多的发展,我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涉及区域、作物种类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已经由阶段性项目建设转化为经常性技术推广工作。根据农业部对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施肥信息上墙,已经成为当前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的迫切要求。
  “实行标准化施肥信息上墙,不仅有利于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广大农民自觉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强化广大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起测土配方施肥的良好氛围。”对此,庆元农业局产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周秋慧感触颇深,“用图片、漫画等方式制作的科学施肥配方信息图板,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农民朋友一看就懂,科学施肥真正‘下’到了田间地头”。
  采访最后,陈一定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变原有不合理的施肥理念,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施肥的本领,提升耕地质量,确保我省的粮食生产安全;希望政府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如出台配方肥财政补助政策,实现配方肥使用的‘统配统供’;希望有更多的小型施肥机和‘智能配肥机’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陈一定的希望,都源于她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