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在“四化同步”中加快推进绍兴现代农业建设

  •   □张阿东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出现新面貌工作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78.6亿元,农业增加值184.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17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706元。
      当前,现代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抓手,全面贯彻落实“8810”行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安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着力推进生产专业化。以市场为引导,促进各类要素向农业主导产业集中,着力推进生产专业化。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建设功能区、提高单产的思路,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培育壮大种粮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基层抓粮的积极性。加快耕作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复种指数,开发利用冬闲田,稳定扩大早稻种植面积,大规模整建制开展高产创建,集成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强化行政与技术结合、科研与推广结合、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结合,促进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推动粮食生产不断跨上新台阶。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扩大保障型蔬菜、山地蔬菜和加工蔬菜基地建设,提升绿茶产业,拓展红茶产业,优化畜牧产业,做强特色养殖,发展现代生态渔业,不断增强特色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引领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形成。
      2.着力推进布局园区化。围绕把园区建设成为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导产业集聚区、生态休闲观光区和第六产业实践区,深入开展百个园区创建行动,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布局园区化。坚持以工业园区的理念指导农业园区,切实加大农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创建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集聚配置科技、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提高集约化水平,壮大主导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聚集,培育一大批规模优势和产业特色明显的专业户、专业村。
      3.着力推进主体市场化。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农业新型主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发展精深加工,参与现代流通,组建企业集团,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其集群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支持农户、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形成产权联合等多种形式的紧密型利益关系,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强化产销对接,加大农产品营销促销力度,积极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超对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学校、酒店、大企业等实现产销衔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推动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鼓励规模经营农户通过工商注册登记,成立家庭农场和土地合作农场,实现“自然人农业”向“法人农业”过渡。立足提升传统农民,引入新型农民,着力培育一批骨干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业生产领域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就业。
      4.着力推进生产标准化。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坚持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阶段性整治与长效型防控相结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制度。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扩大农产品认证数量,提高农产品认证质量。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动植物防疫水平。进一步加大农机安全、渔船安全、沼气工程安全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5.着力推进经营集约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区建设,引导在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大力推进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产区建设和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强产销信息引导,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6.着力推进装备科技化。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集成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连栋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标准渔塘等农业设施,提高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示范县、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建设,提高生态循环发展水平。加快发展以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7.着力推进服务优质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积极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发展,扩大统防统治服务范围;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机大户和自我发展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规范的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农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更好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
    作者系绍兴市农业局局长
    嵊州市中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茭白基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