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文/摄
本报讯 11月1日上午,以“创新驱动,低碳引领”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 (以下简称森博会)在义乌市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本届森博会将持续至11月4日结束,低碳概念再次引热。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副省长黄旭明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林业奥运会”全球认可
据了解,森博会于2008年创办,已成功举办五届。6年时间里,森博会规模不断扩大、成交率不断攀升、影响力不断增强。五届森博会共有6000多家企业参展,累计实现成交额156.5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76.59亿元,占48.94%。如今,森博会已被业内誉为“林业奥运会”。
本届博览会通过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正式成为全球认可的国际性、专业性展会,是国内首个通过UFI认证的农林业展会。本届森博会亮点纷呈,参展商品包括家具、木竹工艺品、森林食品、林业装备等10万多种。丰富的展品吸引了大量境内外采购商。据统计,本次森博会展位数达3300个,展览总面积7万平方米,规模达全球同类展会首位。目前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等46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个贸易采购团队参会,展会期间,主办方将组织3场采购洽谈会,百余名国内外专业采购商将带着大量订单前来“淘宝”。
大声吆喝低碳概念
在森博会现场,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会场上众多的小木屋。浙江奥林达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葛英姿告诉记者,该公司专业设计建造度假木屋、拼装木屋和木屋别墅等。“这两年节能房屋概念日渐兴起,木结构房屋以健康、环保、节能和美观等特性开始备受瞩目。”葛英姿告诉记者,这次森博会有专门的木屋PK,企业都想通过这个平台,向消费者展示小木屋在科技和环保等领域的探索和成就。“低碳是全球生产、生活的新潮流,碳标签是未来全球贸易的新制度。”义乌市林业局局长王碧荣介绍,近年来,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企业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在产品标签上用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据悉,本届森博会将引进碳足迹概念和碳标签制度,并举办“森博会低碳趋势论坛”,邀请低碳领域专家前来授课,推广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绿色生产、加工理念和技术,宣传推广碳标签这一未来全球商品贸易的新制度,引导企业应对全球碳关税壁垒。同时,还有3家已通过碳辅导与认证的台湾企业前来展览展示,为与会商家带来低碳经营的理念与经验。
活动现场亮点纷呈
创意活动是今年森博会的一大亮点。展会时间表上,第2届中国创意林业产品大赛、第3届中国木(竹)雕展及金雕手评选活动等10多项创新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同时,展会特别设立创意展区,吸引100多家创意企业前来设摊展示林业创意作品。据悉,“中国创意林产品研发中心”将于展会期间落户义乌创意园。
台湾元素再度闪耀,成为本届森博会另一亮点。随着两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今年台湾企业参展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台湾馆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的现象。来自台湾基层的本土企业占比比往年明显提高,台北市、台南市、彰化县、阿里山、高雄市等地的农会、协会组团参展,带来了大批设计新颖、功能独特的农林产品。骨髓捐献组织台湾慈济公会也将亮相森博会,义卖环保产品,筹集公益资金。
森博会期间,电子商务、微信、微博等新技术、新媒体将得到广泛运用。主办方将借助“义乌购”电子商务平台开通“森博会精品店”,打造永不落幕的森博会,首期将遴选120—150家参展企业上线交易。本届森博会还积极开展微营销。“展前我们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广展会,获得了国内外大量忠实粉丝的关注。”森博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展会期间,主办方将开通移动信息平台,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搭建互动桥梁,提高交流效率,增加贸易机会。同时引入“森博会微博墙”,组织微信抽奖活动,直播一系列展商和客商的互动信息,建立一对多互动营销平台,努力实现森博会品牌效应的快速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