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带来的连续强降
雨,使我省多地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损失巨大。众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也未能幸免,农机装备受损较多。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1.47万台农机具、5502万平方米大棚设施、15.4万平方米库房受淹受损。
在灾害面前,我省农机系统众志成城,迅速行动,掀起了一场抗灾自救、保障生产的“战役”,充分彰显了农机力量。
统筹力量 全力救援
面对灾情,省农机局高度重视并迅速行动,全力部署做好农机灾后生产自救工作。及时发函联系30多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骨干农机生产企业,统筹维修力量,做好零配件供应和受损机具检修保养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或特约经销商成立抢修小分队,对受淹的农业机械逐台展开检修。
灾害面前,特事特办。省农机局要求受灾地区农机管理部门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置烘干机、联合收割机、水泵等机具,开通绿色通道,即时办理,确保灾后农业生产所需。
各级农机部门第一时间成立救灾小分队,深入受灾一线开展下乡服务,指导做好倒伏水稻抢收、已收稻谷抢烘、田间积水抢排等灾后生产自救工作。宁波市组织调度救灾机具,组建48个抗灾救灾小分队,7000余名农机手和技术人员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全市共有近1.5万台农机具投入到救灾中。台州市黄岩区农机总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来到受灾严重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调查受灾情况,并及时与农机厂家联系,要求做好烘干机等农机的维修工作,保证不误农时。
余姚是此次强降雨的重灾区。该市农机局第一时间抽调各科室业务精英成立农机应急小分队,开展受困人员转移和物资抢运,将宁波市农机局支援的200台水泵,发放至乡镇,用于农田排涝。同时,全力抢修收割机与烘干机,经过连日来的日夜抢修,余姚市已有65%的受淹机械得到了修复。
据统计,全省农机部门目前共计投入救灾人员2.13万人次、救灾机具13.1万台套,减少损失6776.7万元。
互帮互助 展开自救
余姚马渚镇庆德农机合作社在这次水灾中受损十分严重,但该合作社理事长吕庆德还是积极组织合作社成员和周边村落农机手帮助当地政府实施救援。水灾发生的第二天,老吕一边安排社员对合作社农田展开自救,一边组织成员利用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运送救灾物资,帮助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脱险。“咱这拖拉机可派上大用场了!”老吕骄傲地说,“当时水积得很深,底盘低的车辆不能参与救援,咱们的大马力拖拉机底盘高、性能稳定,帮助政府运送了不少物资呢!”在老吕的带动下,很多家里有拖拉机的村民纷纷加入了救援的行列。农机救援队连续十多天奋战在救援第一线,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称赞。
余姚不少农机合作社同周边地区的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建立联系,了解彼此受灾情况,利用现有的农机具,联合排水和粮食烘干,开展自救互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灾带来的损失。据了解,余姚市已组建34个抗灾救灾小分队,有5500余名农机手和技术人员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全市共有1.2万余台农机具投入到抗灾救灾中。
救灾保收成,成为灾后恢复生产的要事。水位消退后,宁波市鄞州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行动迅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大水退后的第二天,鄞州横涨粮草专业合作社的2台受淹了4天的10吨级烘干机,经过维修人员检查和维修,恢复正常工作。此后3天,受淹后的第3炉受潮稻谷,也已经开始烘干,大大减轻了稻谷变质带来的经济损失。位于古林镇茂新村的粮人农机合作社在水位退却后,立即开始维护联合收割机,检查是否有部件因水浸而生锈和影响。创宁、粮人、鑫达等30多家农机(粮食)专业合作社全力进行开沟排涝,检修机具,防治病虫害,力争灾后粮食能有好收成。
大水无情人有情,农机助力保生产。在这场大灾面前,农机在抗灾救援、恢复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览无余。
鄞州区农机技术人员抢修受淹机械设备。瑞安一农机烘干中心受损严重。
鄞州区农机工作人员下基层了解农机大户受淹情况,指导开展救灾。余姚农机合作社全力开展生产自救,修复受损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