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机化

农机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见成效

  □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苗承舟
  本报讯 记者从省农机局获悉,从今年6月份开始的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已于上月底结束。活动中,全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大力推进农机安全创新管理,突出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免费实地检验、农机报废更新、拖拉机“三率”等重点,有效改善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
检查农机13万余台
  在专项行动中,农机部门统筹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与“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重点排查整治拖拉机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报废机车上路等违法行为;加强对投入夏收夏种作业机具的检修,做好农机手安全培训,整治农机维修企业和报废回收企业,治理违规发放牌证、瞒报谎报事故等行为,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人持证率“三率”水平,有效消除了事故隐患,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据统计,6月至9月,全省共出动农机执法监管人员1.97万人次,检查各类农业机械13.32万台,纠正各类违章1.07万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8153个,整改隐患8038个,整改率达98.6%。
创新农机监管方式
  为更好地实施报废补贴政策,促进机具更新,今年我省创新政策实施方式,参照购机补贴资金结算,将省级结算改为县级结算,便于基层统一结算和拨付。
  同时,利用作为全国试点的优势,出台符合实际的操作办法。我省规定,报废与更新顺序不分先后,继续实行省级报废补偿和中央报废补贴叠加补贴。这些措施的出台,大大提高了农民报废老旧农机具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全省今年已报废拖拉机6017台、联合收割机105台,共使用各级报废补贴资金1455万元。
  在专项行动实施过程中,我省严格牌证管理,继续做好变型运输机停牌和农机监理审批权限调整相关工作。目前,全省农机监理审批权限调整工作已经到位,原由市级统一管理的拖拉机及驾驶人档案也已经逐步移交给县级管理。
  此外,严把拖拉机注册登记关,从今年起停止办理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拖拉机的注册登记业务,不给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拖拉机办证上牌,不给跨行政区域发放牌证,不给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拖拉机到省外办理注册登记后再办理转入登记。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出台,大大丰富了此次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
农机安全基础更稳固
  在强化检查治理安全隐患的同时,我省农机部门还从安全管理源头入手,推进农机免费实地检验。今年,我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内容,由点及面有序推进,力争全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烘干机检验率达到85%以上。
  为满足各地检验工作需要,省农机局专门对近120名检验员进行培训。邀请农机检验专家授课,开展理论考核和实体机具检验操作考核,提升检验水平。
  此外,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安全监管网络。目前诸暨、海盐、义乌、开化正积极争取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永康、嘉善、岱山、镇海等地努力争创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已申报示范乡镇数量达到36个、示范村227个、示范合作社88个。同时,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回头看”活动,巩固提高已建“平安农机”示范点,促进农机安全形势保持平稳态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