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元县举水乡浙江之豇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130多亩精品农业基地里,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一畦畦整齐的菜地上种着品种不一的时令蔬菜。基地负责人吴宗远说,他在这里种植高山蔬菜已经有3年了,其间推广种植了20多个高山反季节蔬菜品种。由于高山蔬菜生长周期长,虫害少,外观与色泽均属上乘,口感甚佳,因此蔬菜好销价格高。
被誉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庆元,依托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海拔优势,逐渐发展成为我省的蔬菜生产重点县。特别是坐拥6万多亩800米以上高山台地,使得高山蔬菜发展成为该县一大农业支柱产业,茭白、松花菜、萝卜、小尖椒等畅销长三角,年产值近3亿元。不过,由于品种单一、种植分散、规模小以及“靠天吃饭”、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庆元高山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遇到了瓶颈。
2010年,庆元县供销社围绕高山蔬菜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邀请省供销社本级企业兴合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省兴合集团公司三次到庆元调研后,一个“组建新的经济联合体共同开发高山蔬菜”的大胆想法产生。
2011年6月,庆元县供销社下属的新合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庆元县种子公司与省兴合集团公司旗下的浙江之豇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浙江之豇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凭借其深厚的农业科研底蕴和市场平台,推动庆元蔬菜产业向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公司为农户选定种植品种、送农资上门、免费提供栽培技术和防治病虫害培训,基地产品以“有机绿色”品牌进行销售。该项目实行“公司+示范基地+绿色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物流+农户+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并重点建设现代化的种子种苗、示范园推广、产品加工、检验检测、交易服务、信息系统、仓储冷链、物流配送、技术平台和农资流通等服务体系。
项目建成后,初步估算每年将为农户节省生产成本500万元,通过统一品牌销售将为农户创造附加值8000万元,同时能带动1.5万户农户就业。该公司将通过3-5年努力,投资4.3亿元,开发建设2万亩高山蔬菜基地,产品辐射整个长三角,使庆元成为全国高山蔬菜生产集散地。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庆元县举水乡落岭村、月山村建设核心种业种苗示范园区300多亩,推广优质蔬菜品种2000多亩。其中,在月山基地投资35万元兴建的200米观光长廊已投入使用;作为子项目的3000吨高山蔬菜加工、冷藏项目也已完成投资95万元,建成后将更加方便农产品集中冷藏保鲜和分拣包装销售。
合作发展实现双赢
在庆元县安南乡安溪村,有一家跨浙闽两省组建的安泰竹笋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社员176人,其中福建籍社员28位。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合作社,去年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已带领当地4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之所以建立跨省合作社,说来话长。
庆元县安南乡与福建省政和县岭腰乡山水相依,习俗相近,以前两地常常因山林纠纷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近几年,两地政府提出要构建“和谐走廊”、“和谐边界”,两地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庆元县供销社于2008年帮助组建了这家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安泰竹笋产销专业合作社, 主要从事竹笋、高山蔬菜、锥栗的种植、冷藏、销售,出口笋罐头和毛竹地板条的加工等。
通过有关部门的协助与自身努力,合作社从组建时单一的冬笋、春笋销售,到2009年开展笋罐头加工、锥栗生产加工,再到2013年兴建笋干加工厂,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突破,仅用了4年时间,实现年销售额从300万元到2500万的飞跃,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合作社按最低保护价收购社员产品,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以高于市场价收购。仅2009年,合作社从社员这里收购冬笋218吨,每斤高出市场价0.4元至0.5元,实现二次返利10万元;收购春笋1780吨,每斤高出市场价0.05元,返利18万元。
合作社理事长吴承根说,每逢农产品上市季节,他们这里都很热闹。在前段时间的锥栗收获季节,每天都有30多名工人收锥栗,最多时一天要收7500公斤以上。接下来,马上要收冬笋了,又要忙活一阵子。在春笋生产旺季,合作社在全乡开设10多个收购点,对春笋进行统一分级加工。山上的农民忙着挖笋,再也不用象往常那样挑着沉甸甸的笋到城里去卖了, 挖来的笋被合作社笋罐头厂订购一空;山下的安泰笋竹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笋罐头厂更是忙得热火朝天。吴承根说,他们每天可以加工春笋50多吨,产品深受都市人喜爱,订单也不断从上海、南京、天津等地“飞”来。
合作社还先后引进了太阳能杀虫灯、割草机、喷粉机等先进农业设备,并定期派技术人员前往生产基地指导农户。吴承根说,有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作后盾,合作社的笋竹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社员的亩收益也从起初时的700元增加到如今的2000元,多数社员的年收益达到了3万元。
如今,合作社拥有毛竹山基地1525亩,其中,优质竹笋两用林示范基地600亩,联结基地7000亩,每年可加工笋罐头900多吨。同时,合作社不断拓宽农产品生产经营范围,计划开展100多亩西湖莼菜种植。2012年合作社实现销售额2150万元;今年初以来,合作社的春笋、冬笋、毛竹、锥栗等农产品的销售额已达2700多万元。
不断壮大社有经济
供销社要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必须增强自身的实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庆元县供销社立足县情谋划,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增强供销社实力。
一是庆元香菇市场迁建及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庆元香菇市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100万元,项目总投资为15.6亿元,占地面积330余亩。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了建设用地第一、二期摘牌、土地勘探等工作,随着设计方案的确定,项目进度将不断加快。
二是5000吨笋干精深加工项目。该项目立足于安泰竹笋产销专业合作社拥有的600亩优质竹笋两用林种植示范基地、7000亩联结基地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笋干食用及保存优势,填补了庆元县笋干加工企业化的空白。项目计划总投资210万元,主要用于厂房、冷库建设以及生产加工设备购置等,截至目前,已实现投资139.2万元。项目实施后可有效解决农户多余鲜笋销售及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每年可为农户增收300多万元。
三是竹口农批市场改造提升项目。2012年10月,庆元县供销社与竹口镇政府、县工商局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对竹口农批市场进行改造。项目总投资500万元,计划新建三层框架结构的综合市场,总用地面积1167.31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775.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99.23平方米。
四是1万吨笋罐头精深加工项目。项目已于今年3月报县发改局备案,庆元县供销社正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为该项目争取用地,推进项目尽快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25亩,年加工笋竹罐头1万吨,年销售额预计可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