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冬种是下一年农业生产的开端。抓好冬种生产,对于稳定粮油生产,夺取明年农业丰收,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冬种技术水平,现向农民朋友们介绍大小麦、油菜、蚕豌豆、马铃薯和紫云英的种植技术,供大家学习借鉴。
油菜
1.选择良种
选择“浙油50”、“中双11”、“浙大619”等“高油分、高产量、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品种,容易获得高产。
2.选准技术
积极应用油菜优质高产适用栽培技术。
一是油菜保优栽培技术。提倡统一品种,连片种植,确保“双高双低”品种特性。
二是“秋冬发”高产栽培技术。在浙中及浙西南籼稻区,利用季节优势,争取早播早栽早发棵,促使油菜在秋末冬初开盘发棵,实现多分枝、多结荚,提高产量。
三是油苔两用技术。双低油菜品质优,其菜苔可作蔬菜食用,是加工“万年青”的主要原料,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采摘一次主苔,每亩可多收菜苔100公斤左右,增收百余元。
四是直播栽培技术。直播栽培具有省工、省本,适于机械收获等优点,特别适合规模种植大户采用,在茬口合适田块提倡直播,争取在10月底前播完。
五是加快应用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根据我省实际,采取机播、机收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可解决油菜规模化种植中栽插、收获费工费力等难题,特别适合大户规模种植,是今后油菜生产的发展方向。
3.科学施肥
一般每亩总施肥量为氮(N)14-16公斤,磷(P
2
O
5
)
4-6公斤,钾(K
2
O)6-8公斤。氮磷钾适宜比例氮(N)﹕磷
(P
2
O
5
)﹕钾(K
2
O)为1﹕0.3-0.4﹕0.4-0.5。要施足基肥,早施苗肥,促进早发壮棵越冬,视苗情补施腊肥,中后期适施苔肥和花肥,同时要特别注意施用硼肥,建议采用水溶性硼肥。
4.加强管理
一是要做好播(栽)前准备,提高播种质量,直播田块要及时间苗定苗。
二是开好田沟和四周围沟,注意防水降渍,中后期要及时清沟排水。
三是科学除草。化学除草可在直播或移栽前用20%百草枯或41%草甘膦防除,直播后三天内用90%乙草胺或60%丁草胺芽前封杀,苗期直播油菜4-8叶或移栽油菜田杂草3叶前后,用18%精喹·草除灵乳油防除。移栽田在成活后开花前中耕2-3次,及时松土、壅土,消灭杂草。也可通过合理密植促早发,加快封行,发挥油菜群体优势压制杂草。
四是及时做好病虫防治,苗期主要做好蚜虫、霜霉病防治,中后期做好菌核病防治。
5.适时收获
当全株三分之二的角果呈黄色、主轴基部呈枇杷色时进行人工收割,堆晒4-5天后脱粒。在角果成熟度达95%时选用油菜联合收割机收获。过早收获将严重影响产量和含油量。
大小麦
1.选用良种
小麦选用“扬麦12”、“扬麦18”、“扬麦19”、“扬麦158”及“郑麦9203”等高产优质良种,大麦选用“浙皮3号”、“秀麦11”。
2.力争早播
在适宜的播种期内抢季节早播对促进大小麦冬前分蘖、增加有效穗十分有利。浙北地区晚粳稻成熟较迟,要合理安排农事操作,抢收晚稻,抢播麦子,力争在11月底前完成播种。每亩用种量10-15公斤,迟播田可适当增加用种量,提倡免耕直播。
3.开沟覆土
播种后及时开沟覆盖。采用机械开沟,一般畦沟2米,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沟泥要破碎均匀覆盖畦面,覆土厚度2厘米,消灭露子。搞好田内“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配套,沟沟相通,达到雨停沟干。
4.合理施肥
一般每亩施纯氮(N)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P
2
O
5
)
5-6公斤,氧化钾(K
2
O)4-6公斤,提倡稻草还田。肥料运筹采用“头尾两促法”,即施足基肥(占总施氮量的50%-60%、总施磷量的50%、总施钾量的50%-70%,基肥不足时可适量补施苗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占总施氮量的40%-50%、总施磷量的50%、总施钾量的30%-50%),促壮秆大穗。
5.科学除草
草荒是影响大小麦高产的主要障碍。免耕麦田在播种前5-7天亩用10%草甘膦水剂50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杀灭老草;在播种覆土后每亩用50%丁草胺10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进行土壤封闭;播后20天左右在杂草二叶期每亩用50%高渗异丙隆可湿粉125克加水50公斤喷雾进行除草。
6.病虫综防
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或25%三唑酮可湿粉10克加水400-500毫升拌麦种10公斤,闷种4-6小时后播种可有效防治种传病害。在麦子生长后期选用对口农药,重点做好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7.适时收获
人工收割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期,联合收割机收割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
蚕(豌)豆
1.选准品种,适期播种
蚕豆应选荚型大、产量高的鲜食型品种“慈蚕1号”、“双绿5号”、“日本大白蚕”,豌豆可选“中豌6号”、“中豌4号”和“浙豌1号”。
蚕豆一般掌握在日平均气温10℃-15℃左右开始播种,宁绍地区适宜播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浙西南山区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日平均气温而定,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较适宜。播种深度根据土壤的墒情而定,适宜深度在3厘米左右。豌豆的最佳播期浙北地区为11月中旬,浙中为11月下旬,浙南为12月初。播种过早,将导致春前拔节,易遭受低温危害。
2.合理密植,以产定株
蚕豆一般每株有效分枝5个左右,每个分枝结荚2-4个,单株结荚12-18个(约500克),因此,亩产1000公斤目标水平下,每亩适宜密度掌握在2500株左右,实行单粒播种,亩用种量5-6公斤。早熟豌豆直立矮生,适宜密植,每亩播种量10公斤左右,行距30-35厘米,穴距10-15厘米,每穴播2-3粒。也可开行条播,但要注意匀播,每亩基本苗控制在4万株左右较好。
3.施足基肥,巧施追肥
蚕豆亩产1000公斤以上水平,需施复合肥25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3公斤左右,苗期以氮(N)、磷(P)、钾(K)肥为主,促进单株分枝,中后期以磷(P)、钾(K)肥为主,并适时增施叶面肥,促进蚕豆高产和提高品质。
豌豆一般亩施进口复合肥40公斤作基肥。
为防止春前旺长,提前拔节,播后到1月底前不
宜追肥。待立春温度回升后,亩施尿素6公斤
作为追肥。开花结荚初期亩施尿素15公斤左
右作为花荚肥,以促进开花、结荚,提高产量。
在鼓粒期可用磷酸二氢钾喷施2-3次进行根
外追肥,以防早衰。无论是蚕豆还是豌豆,均需
增施硼肥或钼肥,促进结荚。
4.加强管理,保质增产
(1)开好畦沟。蚕豌豆是忌水怕旱作物,但生育期间主要是冬春阴雨期,一定要开深沟筑高畦,及时清沟排水。
(2)整枝搭架。蚕豆结荚主要靠分枝,应掌握适时早播,力争冬前单株达到5个左右的健壮分枝,开春后当株高达到30厘米左右时开始整枝,摘除三级以上不结荚的分枝。初荚期要及时摘心促早熟大荚,一般摘去顶部1-2个叶节即可。豌豆如果选用“浙豌1号”,在植株20余厘米时及时插枝搭架引蔓,“中豌4号”或“中豌6号”为直立矮生品种,一般不需搭架。(3)病虫草防除。蚕豆易感赤斑病、锈病和病毒病,豌豆易感根腐病和立枯病,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水旱轮作,二是在发病初期选用对口农药连防2-3次,三是及时拔除病株。蚕豌豆虫害以蚜虫、潜叶蝇为主,要注意及时防治。
5.适时采摘,提高效益
采摘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越早采摘售价越高,在下部鲜荚基本成熟、籽粒饱满且荚色翠绿时即可分批采摘上市。
马铃薯
1.适期早播
选用优质早熟品种“东农303”、“中薯3号”、“荷兰15”等,并要求是从北方调运过来的优质脱毒种薯,亩用种量125-150公斤。1月中旬至2月中旬播种为宜。提倡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期浙中可提前到12月底(但覆膜时间推迟到1月中下旬,以防过早出苗遭冻害),有利于早出苗、早结薯、早上市。
2.重施基肥
马铃薯一般很少追肥,特别是地膜覆盖栽培可将所有肥料全部基施,在播种前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高浓度三元复合肥50公斤;如不施农家肥,则复合肥用量加倍。化肥要均匀地施在距种薯5-8厘米的行间,严防化肥与种薯直接接触引起肥害烂种。
3.适度密植
按常规栽培法,在翻耕作畦后播种。畦宽控制在170厘米,沟宽30厘米;每畦播4-5行,亩播4500穴左右,地膜覆盖提早收获的可适当提高密度到6000穴。为防止晴日高温情况下,畦边薯苗接触棚膜而烫伤,播种时畦边应尽量多留余地。
4.破膜引苗
2月上中旬视出苗情况及时破膜放苗,放苗时要尽量小口引苗,以增加保温性,破膜时间尽量选择晴天进行,避免在阴雨天或冷空气来前进行。破膜前如预报有冷空气则可适当推迟2天。
5.及时收获
“东农303”适合早收,当大部分薯块大小如鸽蛋时亩产已达750公斤,此时可视行情陆续采挖上市,也可等5月上旬完全成熟时收获上市。“中薯3号”等生育期稍迟,一般在5月中旬可大量收获上市。
紫云英
适宜的绿肥种类有紫云英、黑麦草、箭筈豌豆、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以紫云英为例,技术要点如下:
1.种子处理
选择晴天的中午晒种4-5小时,晒种后将种子与细沙按2∶1的比例拌匀,装入编织袋内用力揉擦,将种子表皮上的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芽率。然后,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病粒和空秕粒。将选出的种子用5%的腐熟稀人尿浸种8小时,或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0-12小时,或用0.1%-0.2%的钼酸铵溶液浸种12-24小时,浸足时间后捞出晾干,用根瘤菌或钙镁磷肥拌种后即可播种。
2.开沟降渍
紫云英喜湿,但忌渍水。在播种前,田块四周应开好沟,除围沟外,一般每隔10-15米左右开一条直沟,形成“十”字沟或“井”字沟,做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田土沉实,田面不积水。
3.精细播种
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播种。播种过早,稻肥共生期过长,幼苗瘦弱;播种过迟,则易受冻害,越冬苗不足。在生产上常在晚稻齐穗勾头后进行。若在生长旺盛的杂交晚稻田播种,应选在晚稻收割前20-25天,以利于水稻成熟和草子出苗、生长。播种时田间保持湿润状态。一般亩播种量为2公斤左右(根据收获量可考虑1-2公斤),播种时一定要按田定量,分畦匀播,落子均匀。
4.适量施肥
在割稻时或紫云英第一真叶出现时,施用硫酸钾肥每亩5-10公斤,另外亩用250-300公斤稀薄粪水,结合抗旱浇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条件,加速幼苗生长。在12月上中旬,每亩施土杂肥400-500公斤加过磷酸钙25-30公斤,以增强抗寒能力,减轻冻害。开春后即2月中旬到3月上旬,每亩追施尿素2-4公斤,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2次,可提高鲜草产量20%。
5.及时翻耕
5月中旬紫云英结荚成熟时,一次性翻耕入土。紫云英结荚后再翻耕,刚好与单季稻茬口相衔接,绿肥种子成熟后撒落田中,冬季无需再播种,自然长出绿肥苗,减少重复播种。节省了种子、播种及一次机耕绿肥的费用,并能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一般不宜超过5年,以防鲜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增多,不利于腐烂分解。
吴早贵 陈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