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王仁杯
本报讯 受强台风“菲特”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受灾严重,农作物受淹失收田块亟需改种补种,灾区农民迫切需要应急救灾种子支援。
记者近日从省种子管理总站获悉,该部门已迅速启动省级粮食、蔬菜等救灾储备种子应急预案,做好调用准备,落实补种改种方案,尽快帮助灾区恢复农业生产。据统计,全省现有农作物备种550万公斤,其中市场备种约500万公斤,救灾储备种子约50万公斤。救灾储备种子主要有大麦种子7万公斤、小麦种子33万公斤,主要品种为“扬麦12”、“扬麦18”;蔬菜类种子2万公斤,主要品种为“早熟5号”、“五月慢”;苋菜、油菜种子0.5万公斤,主要品种为“浙油50”;豌豆种子4万公斤,主要品种为“浙豌1号”,可基本满足当前冬播用种需求。
省种子管理总站同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种子管理部门加强灾后农作物种子生产加工指导,确保种子数量和质量,要深入灾区,重点做好晚稻等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的救灾指导,对已经收割尚未入库的种子要抓紧组织力量和投入加工设备进行烘干加工,及时入库;对尚未收割且已基本成熟的种子田,要抓紧抢收抢割,防止穗上发芽和病害发生;对尚未收割且成熟期尚早的种子田,要抓紧组织开沟排水,扶苗清洗,加强病虫害防治与田间管理;对仓库中受淹的贮藏种子,要及时进行开包翻晒或烘干,重新加工处理,进行种子质量检测,确保入库种子质量,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种子。
为帮助灾区抢得补种改种时间,全省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组织救灾服务组深入一线调查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据了解,截至10月17日,全省已动用10万公斤小麦和油菜储备种子,帮助灾区农民开展生产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