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地处浙江中部,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翠,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80.7%,是“国家生态县”和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是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灵江四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磐安独特的气候和生态条件,造就了天然、绿色的生态农产品,形成了中药材、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畜禽养殖和特色经济林六大农业主导产业,铸就了名闻遐迩的“中国药材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和“中国香榧之乡”。
“江南药谷”彰显活力
磐安是著名“浙八味”中白术、元胡、玄参、贝母、白芍的主产区,全县乡乡种药材,村村飘药香,是闻名全国的道地药材主产区和名副其实的“江南绿色药谷”,全县中药材面积8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5亿元。近年来,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建成连栋大棚铁皮石斛生产基地500多亩,生产铁皮石斛种苗600万瓶,产值1亿元。2012年建立钢架大棚浙贝母基地200亩,示范推广浙贝母设施栽培技术,亩增收5400元,基地内农民增收108万元。
“磐安香菇”声名远扬
磐安是全国最大的鲜香菇集散地、出口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杏鲍菇基地,香菇出口量约占全国的50%。为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磐安的香菇产业建立起了更加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广食用菌废料循环再利用、机械化工厂化生产等新技术,建成3个食用菌菌棒加工厂、5个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栽培示范基地。种植规模稳定在4000万袋,产量2.9万吨,产值1.6亿元;“磐安香菇”品牌在2011年据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为17亿元,列全国香菇行业第二位。
生态农业极具特色
磐安依托广阔的林地、园地资源野外放养土鸡,以“磐安土鸡”为代表的土味浓郁的畜禽产品声名远播。推广“猪-沼-种”生态养殖模式,建设“猪-沼-作物”等农牧结合基地8个、“四园一林”放养土鸡基地19个,共连接茶叶、蔬果、药材等基地5000多亩;建成设施化养猪场7个、标准化蛋鸡场1个,沼气村4个,促进了养殖污染向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变,呈现“地肥、果美、林丰、畜旺”的生态良性循环,推进畜牧业与人、自然环境友好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县依托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优越的产地环境,通过茶树良种化、防治无害化、加工机械化、销售品牌化,目前已有茶园总面积8.65万亩,2012年总产量2518吨,总产值3.1亿元,全县茶叶中心品牌——“磐安云峰”是省著名商标、省名牌农产品,玉山古茶场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是茶产业中唯一“国保”单位。
磐安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坚持生态循环理念,因地制宜,着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食用菌-中药材/蔬菜”、“四园一林放养土鸡”、“养殖业-沼气-有机肥-种植业”、“车木下脚料-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废料-有机肥”、“茭白养鱼或养鸭立体种养”五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注重节约型、清洁化生产方式,做大做深生态循环农业文章,加快推进“两区”建设健康发展。2011年5月,磐安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点,通过近3年努力,建设完成了玉山台地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并通过省级验收,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2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相继创建。
该县制订了《磐安云峰茶生产技术规程》等一批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全县推广应用杀虫灯和信息素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茶园面积4.5万亩、茭白1.83万亩,己有7.7万亩农产品基地通过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证;同时推广了一批“贝母/元胡-春玉米-秋大豆/甘薯”、茭白叶种植大球盖菇等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随着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磐安县的休闲观光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全县各地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该县完成了金土地农业休闲观光园和仙草谷铁皮石斛休闲观光园等4个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规划,首批公布了金土地农业休闲观光园、胡宅康乐农庄、大青谷休闲观光园等11个特色明显、设施完备、规模较大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采摘园。目前,金土地农业休闲观光园、凯达蓝莓休闲采摘园、胡宅康乐农庄、新渥大山下莲藕休闲采摘园、方山大院休闲农庄等发展势头较好,游客人数多,休闲观光旅游收入高,发展前景看好。 陈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