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溪市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全市现有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点,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2个,面积6.71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4个,横村畈粮食生产功能区是省级十大示范性粮食生产功能区之一;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超过1.8万亩,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6个,绿色食品基地5个,总面积13万亩以上。尤其是该市以推进云山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诸葛万亩中药材示范区、梅江万亩香榧基地、白露山万亩精品枇杷基地、水亭万亩银杏基地、柏社万亩香榧基地等六大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大手笔投入、大项目建设、大产业带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规模流转,筑巢引凤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要素汇聚,尤其是土地的规模集聚。近年来,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兰溪市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环节,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创新机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土地流转之路,为现代农业发展铺平了道路、夯实了基础。
创新机制,挖掘流转潜力。该市积极探索承包耕地虚拟化试点、合作社全程统管服务、土地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新模式,不断挖掘土地流转潜力,打消农民顾虑、快速推进土地流转,为开展规模种植、加快产业集聚打下了坚实基础。如该市梅江万亩香榧综合园探索了带林入股或将林地折价参股,每年按股份或林地折价总额的10%给予村民分红的模式,目前已成功流转林地1万多亩,投入资金1亿多元,种植香榧大苗5000余亩计6万余株,基地建设雏形初显。
完善政策,激发流转活力。为加快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市重新修订出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扶持政策实施办法》,对符合农业产业规划、连片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扶持。截至今年6月底,该市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4.2万亩,其中,50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4.44万亩,1000亩以上规模流转经营主体2个。
突出重点,提高流转水平。依照兰溪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围绕“两区”建设、“一乡一品一园”等项目,该市大力引导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产业带。同时,鼓励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片开发,建设规模经营面积大、标准化生产程度高、产品安全可靠的产业基地。
大项目开发,龙头引领
近年来,兰溪市先后启动建设了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万亩中药材示范区、万亩香榧基地、万亩精品枇杷基地、万亩银杏基地等六个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大项目,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构建兰溪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打造粮经复合产业新样板。云山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功能区内将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粮经作物轮作(套作)等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普遍应用,建立一批水稻、春大豆、小萝卜等高产示范方,并带动促进面上生产,成为兰溪市的新“粮仓”、“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业基地。
万亩香榧基地,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该市在梅江万亩香榧基地全面推行“企业+基地+科技+农户+合作社+文化”的产业发展模式,立足香榧种植,同时配套开发养殖、观光、休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关联项目,力争将基地建成省内一流的生态型综合农业观光园。
万亩中药材示范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该市以万亩中药材示范区、万亩银杏基地建设为载体,辐射带动游诸线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整体推进,在全市培育一批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和辐射作用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将基地建成“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试验区、“三高”(高产、高质、高效)示范区、“三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样板区,带动、提高全市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兰溪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大手笔投入,激发活力
近年来,该市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两区”建设为主抓手、主载体,积极引进工商资本,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大手笔投入、高水平建设,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2010-2012年,该市共实现农业招商引资7亿元,引进农业项目76个。今年,该市又专门召开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题推介会,现场签约现代农业投资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22.34亿元。这些投资项目的陆续引进落实,有效提升了该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强化农业招商重要地位。该市将农业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千方百计调动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重视、支持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良好氛围。从2010年开始,该市把农业招商与二产、三产一起列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专门成立了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办公室,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了农业招商的地位。
搭建农业招商引资平台。该市每年编印农业招商引资目录,筛选、汇总全市可供招商的农业项目,通过举办农业投资说明会、项目推介会等专场活动,并依托各类农业博览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优化农业招商发展环境。一方面,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开发,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全力保障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所需用地,为新型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土地流转等服务,做好已落地项目的注册登记、项目申报等工作,尤其是对大型农业项目,明确项目具体负责人,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了项目引得进来、落得了地、建设得好。
章跃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