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垂钓、采摘、风味十足的农家菜……避开繁华的都市,到风景秀丽的农家乐干农活、吃土菜,享受“土里土气”的快乐。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让我省各地的休闲农业基地和农家乐着实火爆了一把,“一桌难求”、“一房难定”的现象屡屡上演。卖风景、卖文化、卖创意、卖特产,在市民朋友的欢声笑语中,农民朋友也赚了个盆满钵满。更为难得的是,看似简单的“吃喝玩乐”,却有力促进了农耕文化传承和农产品销售,可谓一举多得。
客源火爆 美丽乡村成出游首选
10月2日上午,记者在淳安县青田村一家名为葛岭人家的农庄看到,还没有到吃中饭时间,这里已是人头攒动,停满了车辆。只见游客们三五成群,有的在鱼塘边钓鱼,有的在小溪边赏景,悠闲无比。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安仁说,国庆节前夕,他就和几位同事约好一起到青田村来感受自然风光,品尝乡间美味,“我是第一次来到青田村,准备在这里呆上两天,还随身携带了帐篷,打算吃完饭就去找合适的地方搭帐篷露营,好好体验一把户外休闲的快乐。”
农庄负责人郑满珍介绍,国庆期间高速公路不收费,自驾游的客人相当多,生意特别火爆。“我们都已经是第三次扩大规模了,但是接待能力还是无法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郑满珍是青田村里最早一批开农家乐的,她的农庄现在能同时容纳350人就餐,可仍显局促。谈到今年的接待人数,郑大姐表示要比去年增加30%左右。
不仅是葛岭人家农庄,国庆期间,我省各地的农家乐几乎都是游客满堂。据宁波市农办不完全统计,国庆长假7天里,该市农家乐游客接待量超过150万人次,不少农家乐出现“一桌难求”的火爆场面。
内容丰富 农耕文化笑声中传承
国庆假期,如果你来到富阳黄公望村,老远就可以看到村口停着不少上海牌照的旅游大巴,这些大巴已是这里的“老朋友”了。上海游客胡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是第三次来这里度假了,以前总觉得去农家乐只能吃饭、喝茶、打牌,不过在黄公望村却别有一番滋味:坐牛车、采水果、打年糕、垂钓、烧烤、挖野菜……真正的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我们村里的农家乐有十几家,每家每户的菜肴都差不多。在这个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村子里,要有竞争力就要靠文化和创意。”黄公望村三味农庄主人张建军告诉记者,在大家都还忙于提供一顿热乎乎的农家饭时,他就在农庄里增加了坐牛车、采水果等供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游客们可以一起动手摘草莓、打年糕、包饺子、包汤圆,体验农家生活。而对于小朋友而言,这里更像是一个小型动物园:高昂着头的白鹅,拴在柿子树上的老马,还有炫耀美丽的孔雀和不停奔跑的鸵鸟。除了玩,三味农庄里的文化味也格外浓郁。在农庄的书画交流基地里,人们不仅可以参观大师们的书法绘画作品,还可以用现成的笔墨纸砚,现场泼墨挥毫。
在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小青瓦、马头墙式的新农居,让游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如今,这个小山村被统一包装成以“诗画荷花”为主题的农家乐综合体。据了解,自丽水市启动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工作以来,当地已有26家上规模的农家乐综合体:有以“茶”为主题的龙泉金观音庄园、以“青瓷文化”为主题的披云龙泉青瓷文化园、以“书香”为主题的遂昌书香遗韵风水长濂村,还有以“摄影”为主题的松阳四都寨头摄影休闲园等,真正蕴文化于农家、藏艺术于民间。
供销两旺 农产品销售打开新渠道
临海龙溪镇下涨村的农家乐国庆期间迎来了客流高峰,这里的农家乐都是统一装修的三层小洋房,空调、电视、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设施相当优良。欢天喜地养生基地的老板孙芝忙得不亦乐乎,这段时间她的农家乐可谓“一房难求”。而更让她欣喜的是,农家游还带动了当地农家土特产番薯庆糕的销售。“很多客人走的时候都要带上好几包,每天都能卖出了好几十斤,做都来不及。”
番薯庆糕是一种粗粮细做的农产品,在番薯粉中掺入糯米粉和红糖,用蒸笼和竹帽盖住蒸约10分钟,撒上糖桂花、芝麻粒,带有番薯香和桂花香的番薯庆糕便可出笼了。“这个农产品是我们这里的特产,以前知道的人少,现在随着村里农家游的发展,不少外来的游客都喜欢买一些番薯庆糕回去。”孙芝说。
衢州市柯城区五十都农业生态园在这个国庆也很热闹,游客们的自驾车停满了村里的小路,不少游客都是慕名前来采摘游的:生态园有1300多亩的农业基地,种植着香瓜、猕猴桃、火龙果等各种水果,供游客们采摘购买。“我们在规划之初就有了将农业休闲观光游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的理念,通过游客自主采摘游玩,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五十都农业生态园的董事长徐志辉告诉记者,这个国庆期间,每天都有上百名客人前来五十都农业生态园采摘游,很多游客在采摘的同时,还会买上好几箱水果带回家,“生意好得不得了,估计每天的水果销售额都在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