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菲特”狂袭浙江 干群奋起自救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国庆期间,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带着狂风暴雨横扫我省。记者从省防指办了解到,受“菲特”残留云系影响,全省普遍遭遇强降雨,水库河网水位迅速上升,部分堤防长期高水位浸泡,局部堤段出现险情。据初步统计,截至10月8日10时,全省11个市75个县(市、区)914个乡(镇、街道)707.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失踪4人,倒塌房屋0.95万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4.05亿元。
浙江农业再遭重创
  大棚倒塌、农田受淹、作物被毁……在狂风暴雨的肆虐下,刚从今夏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中缓过来的浙江农业,再次遭受沉重打击。
  据省农业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8日16时,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97.9万亩,成灾面积291.9万亩,绝收60.6万亩,预计台风造成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50.3亿元。
  面对强台风袭击,省农业厅迅速行动起来,启动预案,狠抓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10月5日,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农业抗台防汛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0月7日,又及时实行农业抗台救灾信息日报制度,主动加强与气象部门和省防指办联系,通过农民信箱手机短信平台,向250多万用户及时发布台风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农户做好台风防御工作;10月8日,省农业厅又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我省农业生产受灾情况,研究灾后自救措施。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强调,当前,抢险救灾是各级农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及时掌握了解基层农业生产的受灾和自救情况,另一方面要及时将指导性、针对性的灾后自救措施和方案传达到各地;省农业厅将对我省受灾比较严重的地方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的专家小组,指导和督促各地进行生产自救;各地要抓好灾后自救及重大动物疫病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开展改种补种,并保证农业机械、种子和化肥等物资供应;同时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做好灾后农业保险理赔等工作。
各地积极生产自救
  在满是积水的稻田边,种粮大户们忍着心痛,忙着开沟排水;在成片倒塌的大棚旁,农民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重建基地;在落果遍地的果园里,种植户们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奋力固树保果……灾情就是命令,为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我省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广大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一起,掀起了一轮抗灾自救的新高潮。
  台风登陆前,台州市就充分利用明传电报、传真电话、农民信箱等形式,迅速、准确地将台风动态、可能发生的灾害以及预防措施送到农民手中,并派出农技干部,指导农民加固大棚设施、抢收成熟作物;台风登陆后,又紧急召开农业专家会议,商议灾后可能出现的重大疫情和生产自救措施,及时将信息发布给广大农户,并组织多个专家指导组,深入灾区帮助指导生产自救。由于抢收及时,仙居县有70%的晚稻赶在台风影响前完成收割,减少了损失。
  6日上午,永嘉县畜牧兽医局组织专业技术服务队,冒雨深入南城街道的黄屿村、北城街道大亨村、桥下镇方岙村等地,现场指导畜禽专业户抗台救灾。专业人员每到一处都要详细了解畜禽养殖场的防台情况,并要求养殖户将处在江边、溪边等低洼地段的畜禽转移到安全地带,简易栏舍要做好加固工作,准备好消毒药、疫苗等物资,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我们按照预案要求,做好了应急准备,落实了24小时值班和主要领导带班制度,准备了7万毫升禽流感疫苗、5万毫升牲畜口蹄疫疫苗和1.5吨消毒药。”永嘉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金连顺告诉记者,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在抗击强台风“菲特”的过程中,他们做到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有力保证了当地畜禽养殖业的安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