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浙江供销

配送零差价 农民得实惠

海宁市在全省首推基本农药集中配送零差价销售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

  农药市场有序管理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事关农产品安全和农村环境的改善,关系农民权益的维护和社会稳定。为规范农药经营秩序,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海宁市场,从今年8月10日起,海宁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基本农药集中配送零差价销售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工作,其中,首批实行零差价销售的基本农药有18种,分别为乐果、敌敌畏、敌百虫、辛硫磷、灭多威、吡虫啉、吡蚜酮、国产毒死蜱、国产丁硫克百威、井冈霉素、己唑醇、国产灭草松、国产草甘膦、国产百草枯、杀螟松、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目前,该项工作已初现成效。
每年财政支出240多万元,拉起一张防御网
  在海宁市斜桥供销社农资超市,斜桥镇永合村农民沈有乾在农资超市转了一圈后,选购了吡蚜酮可湿粉、己唑醇悬浮剂等3种农药,总共花了24元钱。“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看出实惠了。”沈有乾算了一笔账,吡蚜酮可湿粉原来卖1.5元一袋,现在卖0.8元,降价近一半。他今天选购的3种农药比以前便宜了9元钱。按一季晚稻需施药6次来算,光农药钱就可省下50元左右。
  这笔账,海宁市供销社副主任高建跃算得也很清楚。海宁市供销社在全市农村设立了200多个农资经营网点,农民所需大部分农资都可从这些网点购得。高建跃说,以前他们招标购进农药后,要经农资公司配送和网点经营者两次加价,再卖给农民。“农药卖到农民手上,平均加价五成以上。”
  而如今,18种基本农药全部零差价。高建跃说,海宁农民使用到的农药达200多种,他们选择了18种用量大、高效低毒的农药作为基本农药集中配送,零差价销售。“农药零差价销售,就像拉起一张防御网,有效防止劣质农药流入市场。”斜桥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宋明良说,全镇4.8万余亩耕地需要施洒农药,基本农药零差价销售后,让销售劣质农药的商贩无利可图,从而在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农民得实惠,政府来埋单。据介绍,海宁市财政将按这18种基本农药售价总额的20%,贴补农资公司和经营网点。据测算,每年财政为此将支出240余万元。
“三个保”“三个一”,实行“六统一”
  海宁市基本农药集中配送零差价销售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工作自8月10日启动以来,成效显而易见。
  据初步统计,全市基本农药直接配送销售网点已达201家,比实施前的 131家,增加了53.4%,改变了长安、许村、周王庙3个镇原有的农药经销配送方式。
  对农民来说,农药销售价格全面降低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截至9月25日,首批18种基本农药卖出143.5吨,销售额239.8万元,优惠金额87万元。
  农药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如今,海宁市的基本农药销售网点均有进销台帐和月报表,各类标志标识统一、规范、醒目,所售农药上都粘贴着“海宁回收”标志。
  农药包装物全面回收。据海宁市农资公司统计,截至目前,全市销售网点已回收农药瓶、袋约28.16万只,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对海宁市星级美丽乡村的创建也是很大的促进。
  这些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海宁市正在实施的“三个保”、“三个一”、“六统一”。
  所谓“三个保”,指的是保本土、保基本、保安全。保本土,就是不让基本农药流出、不让废弃农药包装物流入。海宁市农资公司与农药配送网点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责权利,确保零差价基本农药优先满足海宁本土,不误农时。同时,对本地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做到应收尽收,并通过加贴统一标签等,杜绝外地包装流入。
  保基本,就是对确定的基本农药统一招(议)标采购、集中配送和零差价销售,市财政按零售价的20%差率补助给市农资公司和农药配送网点。如按2012年海宁市农资公司18种基本农药销售量测算,今年海宁市财政为此需补助资金240多万元。
  保安全,就是通过实施基本农药集中采购,优先选择信用好、实力强、有多年良好合作关系的厂家,促使其作出质量承诺,减少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海宁市境内,提高基本农药市场占有率。通过规范农作物基本用药,加强用药指导,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确保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安全。同时,通过实施废弃农药包装物全回收,从源头上减少农村面源二次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助推全市星级美丽乡村建设。为此,海宁市财政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用于废弃农药瓶(袋)回收补助,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市每年需要资金288万余元。此外,无害化处理回收物的费用也由海宁市财政承担。
  所谓“三个一”,指的是明确一个经营主体、建立一个经营体系、构建一个监管机制。海宁市政府明确由海宁市供销社委托市农资公司为全市唯一经营主体,由农资公司选择农药配送网点,采用直营、加盟等连锁方式进行科学设置,并按照统一的装潢设计、标识标牌、规章制度、经营管理开展建设。
  为避免因随意弃置农药包装物造成的水体污染,海宁市借鉴江苏省太仓市农药集中配送和杭州市余杭区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的成功经验,探索二合一新做法,建立一个以市农资公司为龙头,全市基层农药配送网点为网络的基本农药经营体系,在普遍惠民的同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下转D4版)
(上接D2版)
  同时,海宁市政府还建立了相关工作机构,各镇(街道),市公安、农经、工商、环保、质监、供销等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为有序开展此项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执行“六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回收。为严格执行18种基本农药零差价销售,每种农药的统一销(零)售价格由工作小组核定,市农资公司统一制作18种基本农药出库单价目表,在配送网点张榜公布,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广大市民监督、投诉。海宁市供销社统一制作配送农药优惠供应卡,全市所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及普通农户凭卡购买零差价农药。为确保周边县(市、区)的农药废弃包装物不流入海宁,海宁市农资公司与各基层销售网点签订工作责任书,对农资公司配送的农药,按照农药包装原箱原瓶原盖的要求回收;对配送网点经营的非农资公司配送农药,由网点向农资公司申报贴具统一标签,并按照农药包装原箱原瓶原盖的要求回收。回收价格按海宁市政府规定执行。农资公司定期对各网点回收的废弃农药包装物进行统一归集并登记造册,经环保部门批准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置,避免发生农药包装物二次污染。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