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北京、上海、重庆等地9所中小学向全国教师发出倡议: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请客送礼等庸俗风气,鄙视并坚决杜绝索取学生或家长财物的行为。
毫无疑问,此举有引领社会风气的意味。网络上、电视上、报纸上,关于教师节与送礼,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讨论涉及家长的无奈、教师的“苦水”,甚至还有要取消教师节。
教师节的设立,本来与送礼毫无关系,而在于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其实,尊师重教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当下的教师节,学生、家长向老师送的内容,却有从送贺卡、送鲜花,发展到送电影票、送月饼、送购物卡的趋势。这不得不令人反思:尊师重教为何沦落到如此“斤斤计较”?
其实,作为教师,最渴望的礼物是得到尊重,决非节日收到礼物多少。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几位令自己终生难忘的老师,曾经用无私的奉献,辛勤地传授知识、默默地播撒良善的种子。然而,许多人在毕业之后、在工作之后,很少想起自己的老师,关心老师的身体、收入和幸福。“被送礼”的老师,在观看着功利的表演,也在体会着人间冷暖。
在教师节,无论是现在的学生还是家长,无论是社会中坚还是草根平民,我们都需要怀着崇敬、怀着感恩、怀着真诚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我们的社会正在向“利好”的方向发展,所有困扰我们的难题,都有解决的时候。教师节与送礼的话题,总会有“过时”的那一天。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黄冠/文 2013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