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畜牧兽医

  □本报记者 陈小平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一直是制约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瓶颈,即使是组建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大多数合作社还是生产强、销售弱,在市场上话语权不大,难以实现产销直接对接的初衷。
  而在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童家村,就有这样一家家禽养殖合作社,怀揣着对市场话语权的渴望与梦想,跌跌撞撞地走上了直销之路,它就是浙江上畈锦路畜禽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上畈合作社)。近日,记者来到这家合作社,聆听他们尝试家禽直销的艰辛和努力。
不堪重负,愤而出走
  诚如每一个美丽的故事背后,都有一段不堪的经历一样,说起走上直销之路,合作社理事长胡庆武说,他们是“被市场赶出来了”,迫不得已才尝试了这条路。
  原来,2012年之前,上畈合作社走的路基本和大多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样,大家先是分散养殖,然后逐渐走到一起,之后以合作社名义在当地家禽批发交易市场谋得一些摊位,批量销售社员养殖的家禽。上畈合作社曾在宁波最大的家禽交易市场拥有14个摊位,每天交易量超过6000羽。
  然而事情在去年发生了变化。市场管理方易主,新管理者采取了新的举措,除常规费用外,凡进场交易的家禽,再向交易双方各收取每公斤0.4元的交易费。
  14个摊位,每天的摊位费就要300多元,加上水、电等成本,一年费用总计不下20万元,对合作社来说,这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然而,交易费对合作社来说犹如雪上加霜,一车鸡拉进去大约为5000公斤,交易费就是2000元,有时还要承担买方的部分交易费,一天进场五六车,光交易费就要1万多元。
  胡庆武说,他们批发销售,图的就是薄利多销,每公斤鸡只赚几毛钱,除去摊位费等费用、鸡的自然损耗,本来利润就不多,如今加上高昂的交易费,几乎等于白干。与市场多次交涉无果后,不堪重负的上畈合作社决定退出该市场,另谋出路。
直销配送,效果不错
  退出交易市场后,胡庆武以自己经营的上畈农庄为基础,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将其改造成一个简易的家禽临时销售点。同时,利用自己多年经营积累的销售资源,开始尝试直接向客户销售。谈成交易后,客户就直接到合作社临时销售点拉货。
  由于大多是老客户,有的客户直接报上需要的产品和数量,合作社直接送货上门;也有的客户需要上门来看下,选好了直接提货。
  胡庆武说,这个临时销售点设立后,合作社家禽流通的速度明显加快。以前在市场销售,每天只能销售5000-6000羽,他们拉一批鸡进去,1.5万羽左右,一般要销售三天。而目前的临时销售点,每天销售量在7000-8000羽,多的时候超过1万羽。
  据胡庆武介绍,销售点每天的运转流程大致是这样的:上午,合作社根据订单情况和销售经验,将生产计划通知到相关社员。早饭后,合作社的配送车开始到各个社员的养殖场去拉货,中饭后回到销售点。晚上六点以后,销售点开始热闹起来,合作社10辆配送车根据客户订单,陆续装上产品奔向市区宾馆、饭店、农贸市场,一直要忙碌到第二天早上的8点左右。合作社十多个人两班倒,上半夜一班,下半夜一班。最忙碌的时候,胡庆武自己也得兼职当司机,开着小货车给宾馆、饭店、超市、机关食堂送货。
  自去年10月开始自主经营后的半年内,该销售点平均每月销售肉禽近30万羽,月营业额600万元,收购社员生产的家禽180万羽。在前阵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影响期间,合作社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社员养殖的家禽27万羽,经宰杀后冷冻,减少社员的损失。
  说起自设销售点、自主销售的好处,胡庆武说,除了不用再交摊位费、交易费等费用,减少了流通成本,减轻了市场竞争和经营压力外,自主经营环境相对封闭,没有市场里的人来人往和不同来源的家禽混杂相处,交叉感染风险小,效率更高,效益也更有保障了。
怀揣梦想,做大做强
  相比大多数养殖户,胡庆武算得上高学历人才。1978年出生的他是大学毕业生,并已经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对他来说,他的理想可不仅仅只是做个“大号”的家禽贩销户。
  从父亲手里接班后,胡庆武自己养过肉鸡,在菜市场设摊卖过肉鸡,还开过肉鸡连锁专卖店,他注册的“上畈土鸡”品牌,已在宁波市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胡庆武说,在整个家禽产业链中,养殖环节是相对弱势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最弱。而相对来说,经销商和消费者比较强势。试图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地位,正是合作社现在努力尝试的东西。
  对上畈合作社来说,尝试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对于他们这样的经营模式,各方面的认识统一还需要一个过程。当地农业部门非常支持他们的做法,在合作社规范经营、场地防疫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也有的部门对他们自主经营的方式还不太理解,认为他们是“市场外流通”,不符合规定。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合作社,胡庆武说,他们下一步打算在冷链物流建设、品牌打造、家禽屠宰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断朝着规范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只有真正将销售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增强合作社的市场话语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合作社社员的权益。”
【采访手记】
科学的营销方式来自于实践
  在上畈合作社采访,记者看到了新业态勃发前的希望,也听到了成长中的几多艰辛,觉得有必要多写几句。
  评判任何一个事务,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拿上畈合作社的自主经营模式来说,是去支持它、规范它,还是打击它、压制它,我想标准不应该是它的交易点是在市场里还是在市场外。交易放在特定的市场里,便于统一管理,降低有关方面管理上的风险,便于公共卫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控,但交易如果是在其他设施安全、管理规范、交易方便的地方,还能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又有何不可呢?有关方面恐怕要转变理念,从单纯的管理向有效的服务延伸。
  今年7月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大型专业合作社等投资建办或参股屠宰加工厂,建立产加销一体、品牌化经营的畜禽屠宰和经营方式。
  上畈合作社目前或许还算不上大型专业合作社,有些方面也有待规范,但它尝试建立“产加销一体、品牌化经营”的畜禽屠宰和经营方式的努力,值得尊重和肯定。
  当前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希望更多的政府部门能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走到养殖户中去,多听听养殖户的呼声和意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