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两区之美

松古盆地上的生态新蓝图

——松阳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区纪实

  □周为
8月13日至14日,松阳县松古盆地现代农业综合区(以下简称综合区)通过了省农业园区办考核验收。考核组专家认为,该综合区农技推广
  制度完善,政策机制创新,科技应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目标定位明确、产业链完整,示范作用明显,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格局,总体达到了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标准的要求。
  近年来,松阳县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目标,以松古盆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与平台,通过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统筹整合、强化激励,创新机制、主体提升,狠抓进度、注重绩效等举措,使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叶、食用菌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粮经轮作区;建成蛇鳄龟、茶叶、中华鳖、生猪等4个特色农业(渔业)精品园,绿色茶产业加工园和精深农产品加工园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5家企业已入园,至今综合区已完成建设总面积3.5421万亩,累计投资2.06亿元。在综合区的示范带动下,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23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13.3%。
科学布局,建设“三区六园”
  在综合区建设中,该县着眼于优化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把综合区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与新一轮土地利用、县域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综合区。该县多次召开规划会议,反复论证,最后科学布局建设“三区六园”,即茶叶主导产业区、食用菌主导产业区、粮经轮作区和蛇鳄龟良种繁育精品园、立体种养精品园、中华鳖养殖精品园、生猪养殖生态园、茶叶初制加工园、精深农产品加工园,规划面积达3.5925万亩,计划总投资1.8283万元。2010年7月,松阳县松古盆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被列入全省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
整合资金,保障园区建设
  在启动建设“三区六园”时,该县统筹70%以上产业类资金集中用于“两区”建设,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机补贴、现代渔业、标准鱼塘改造、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向综合区建设,同时通过现代农业产业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的实施,提升综合区的建设水平。据统计,2011-2013年,该县共落实特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2790万元、茶产业品质安全提升资金3290万元、精深农产品加工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800万元,配套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区建设和茶叶、食用菌、畜禽、特种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创新机制,构建服务体系
  为推动综合区创建,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园区内企业在用地、财政、税收、人才引进、配套环境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同时,该县将“两区”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建设主体,在全县形成各部门分工负责又密切配合,上下共建共管的运作机制。
  一是培育主体,增强园区建设活力。为增强园区活力,该县通过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引导社会工商资本投入“两区”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园区自主创业,同时加大扶持力度。截至目前,该县有13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三区六园”建设。
  二是依托科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综合区建设中,该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全面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确保质量安全。为推广“三沼”综合循环利用模式,该县新建了绿谷牧业沼气发电工程,引进年产6万吨有机肥和1万吨高蛋白饲料添加剂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在粮经轮作区,积极推广蚕豆(马铃薯)—春玉米(西瓜、蔬菜)—晚稻”、“猪-沼-茶(粮菜)”、“稻菇耳轮作”等生态高效循环种植模式;为提升综合区的科技水平,该县还注重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综合区已列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创建点。
  三是创新融资机制,破解资金难题。在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同时,该县首创茶园抵押贷款业务,3年内向茶农、茶叶种植大户、茶叶生产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发放9000万元的贴息贷款,按年息5%的标准给予补助,从而有效缓了解茶叶主导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四是构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在综合区建设中,该县建立以首席农技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产业农技员为补充的四级联动农技推广体系,实行首席农技专家和责任农技员制度,聘任了8名首席农技专家、17名农技指导员、29名责任农技员,为综合区创建提供农技服务,增强科技应用服务能力;县气象部门则对4500多户茶园面积达5亩以上的茶农免费提供气象信息服务。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该县投资6500万元建设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为重点的统防统治、茶叶检测中心、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五项工程。如今,该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
注重实效,农民得到实惠
  经三年多的建设,综合区内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共修建道路5.86万米、灌排水沟渠5.05万米,各类大棚1475亩、喷滴灌8875亩,标准鱼塘130亩、畜禽舍1.21万平方米,蓄水池1421立方米、冷库1450立方米;茶叶、食用菌2个示范区和蛇鳄龟、茶叶、中华鳖、生猪精品园等产业园区已基本建成;机械化、自动化等先进设施应用率显著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劳动强度降低,农民的种养效益也随之增加。统计数据显示,综合区内各产业区块总产值由三年前的1.8265亿元提高到目前的3.9164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3.5352亿元,亩均产值达1.0326万元,比实施前增加5307元。去年,综合区内农民人均收入达8821元,比2009年增长3141元,增幅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