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志伟
江山是我省传统农业大县,蜜
蜂、猕猴桃等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如何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彰显特色,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围绕这一课题,江山市将农业“两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平台、打造“升级版”江山农业的主抓手,突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配套,培育新型主体,健全服务体系,在江山大地描绘了一幅幅现代农业新画卷。目前该市相继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74万亩,列入省级创建点的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1个,农业“两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有声有色。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重点,打造浙西南粮仓
江山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和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建设市。近年来,该市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选良制”的要求,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根据规划,该市计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6.6万亩,2010至2012年,已建成6.74万亩,通过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2个,面积达5956亩。
我们来到江山市凤林镇长桥头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只见园区内道路硬化、沟渠整齐、稻田连片。“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稳粮增产,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在建设农业‘两区’时,我市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与现代农业园区实行有效整合,促进农业‘两区’建设齐头并进。”江山市农业局局长毛长明介绍说。
在粮食生产硬件提升的同时,江山市还大力培育以粮食生产“五代”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整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粮食、农机、植保等合作社资源,建立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社会化服务中心,以服务促增收,全年粮食生产“五代”服务面积超70万亩次。目前,该市已建成集育秧、粮食烘干、稻米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生产服务中心12个。
江山市瑞丰农场就是其中之一。据农场负责人缪昌盛介绍,所谓“五代”服务就是帮农户代育、代耕、代插、代管、代收的全程水稻种植管理社会化服务,不仅有效解决了因农民情感原因不愿流转土地或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抛荒问题,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农场也有效解决了设备闲置的问题。目前,该农场在打理好自己940亩耕地的基础上,还为周边2000多亩农田开展“五代”服务。
江山的农业“两区”建设,不仅实现了耕地的充分利用,而且还实现了粮食的稳产增收。2012年,江山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5.25万亩,平均单产413公斤,总产22.82万吨,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以促进产业融合为结合点,实现园区变景区
如果说情人节买束鲜花送心爱的人算时尚的话,那在田里自己亲手摘下美丽的鲜花送心爱的人应该称得上是创意。位于江山市现代农业综合区内的凤之帆鲜切花观光园就将这种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到各类节庆时节,观光园都会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鲜花采摘活动,让人们在休闲放松之余,深刻感受农业的魅力。
近年来,江山市在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时,结合“一村一品”,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形成了一批以蔬菜瓜果采摘、蜜蜂文化教育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目前,该市已建成福赐德蜜蜂大观园、山里河休闲农业观光园等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2个,其中江山“福赐德蜂业”申报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已通过现场检查。
从世界自然遗产江郞山上向下看,一幅巨大的江山图和字镶嵌在稻田中,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江山市创建的农业与农艺完美结合的彩色稻艺图案。这一创意在引起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关注和赞誉的同时,还在彩色水稻观光期,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参观,仅江郞山景区就吸引了3万多游客参观彩色稻画。在首届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总决赛上,江山彩色稻艺荣获文化创意金奖。今年,在凤林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创建的中国地图和“中国梦”三个字的彩色水稻图案成功入围全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候选作品。
据了解,江山市将农业园区打造成农业景区的发展思路,不仅拓展了农业的产业功能,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提升了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该市正在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并正以此为契机,开创休闲观光农业新经济。
以培育主体创新机制为着力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整合投入,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管理和服务机制上的创新,更需要一批真心实意做农业,踏踏实实干农业,具备现代农业发展意识的经营主体。
周军是江山星光农场的场长,这个30岁的小伙子,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使他从一位门外汉发展成为一位懂管理、懂生产、善经营的农场主。现在他所创办的江山星光农场,已从蔬菜产销,发展成为从事蔬菜、水果、食用菌种植销售、农产品配送服务、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的综合性农场。目前农场已建成省级山地蔬菜核心示范基地310亩,稻菌轮作示范基地200亩,年产蔬菜1530吨、黑木耳65吨,年产值680万元,并以“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蔬菜种植面积2000亩。
无独有偶,江山市瑞丰农场负责人缪昌盛也是因为怀着现代农业大有可为的梦想,从一位会计转型成农场主的。
江山市农业局产业信息科的吴建忠介绍说:“在园区内的经营者,以前大多不从事农业,但他们的入驻不仅带来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理念,还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如星光农场在产、销两地建有2个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
新型主体的引进,也为农业“两区”建设带来了大量资金。仅去年,江山市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招商主体,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现代农业大项目65个,计划投资13.6亿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2亿元。江山市现代农业园区内已成功引入家庭农场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家、农业龙头企业30家。
近年来,江山市不仅对农业“两区”建设给予政策扶持,还在土地流转方面先行探索,创新机制,增强了建设活力。
据了解,江山市将土地流转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牛鼻子”来抓,大力推进整村、连片规模流转,着力提高土地流转质量,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市财政专门设立了200万元的土地流转储备金,鼓励支持综合区创建所在乡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项目进来之前就主动储备集中连片土地,加快现代农业项目的落地。目前,该市流转土地面积累计达13.56万亩,流转率达46%,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