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两区之美

看诸暨“两区”建设的累累硕果

  □孟秀飞 蒋仕杰
诸暨作为全省农业“两区”建
设的先行者、试验区,自2010年以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平台、主阵地和主抓手,按照规划引领发展、项目支撑规划的思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资源力量,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服务指导,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2年底,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78个,面积14.37万亩,其中14个已通过省级认定;已建成并通过验收现代农业园区38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精品园11个;绍兴市现代农业园区21个。
  如今,又到一年“两区”盘点时,让我们走进西施故里,寻访先行者的建设成果。
成果之一:
新型主体显身手,经营产业有新招
  通过创新“两区”建设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率,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营销队伍等新型主体,提高“两区”的生产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小小甘薯打开联动增收之门。诸暨市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山区缓坡地和剩余劳动力,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常年联结订单甘薯生产基地1500亩,实施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使诸暨市甘薯产量从亩产2000公斤提高到近4000公斤,鲜薯产值超过350万元。为实现产值同步提升,绿康公司开发多个系列化产品,提升甘薯产品附加值。2012年,甘薯产品产值1260余万元,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一支队伍开启鲜果远航之路。近年来,以“美人指”为拳头产品的诸暨葡萄产业迅猛发展,年产量达到2000多万公斤。为做大做优葡萄产业,诸暨市通过推品牌、建队伍、办节会、拓市场四大举措,重点推进葡萄营销体系建设。今年7月,一支集聚当地营销精英的合作组织一边在主产地成立“美人笑”葡萄直销收购中心,一边在山西、安徽、福建等省建立13个葡萄直销点,挂牌定点销售诸暨“美人指”。产销高峰期平均日销售量达到5万公斤,全市平均收购价比去年提高近1.5元/公斤,提升了产地农户种植信心,为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成果之二:循环农业受追捧,创新模式重共赢
  从2010年开始,诸暨市出台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扶持奖励政策,在“两区”内推广稻鱼共生、农牧结合、立体种养等现代农作制度,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已成功创建1个省级生态循环示范区、2个省级生态循环企业。
  规模养殖场成就循环农业区。位于诸暨市东部山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浙江金泉畈农牧有限公司以沼气工程为枢纽,主推循环农业,实现种养循环双赢。公司为充分利用万头猪场的排泄物,投资千万元,配套建设大型沼气工程,配备槽罐车、纯沼气发电机组、沼气沼液输送管网等设备,建成覆盖120多户农户的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沼液成为附近3000亩藕塘、樱桃等种植基地的有机肥源,实现了养殖场排泄物的零排放,成为能源循环利用和新农村建设样板与示范。
  模式创新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山下湖镇宜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从2009年开始就试水“稻虾轮作”,每亩的毛收入近万元,刨去所有成本,每亩平均利润6000多元。尝到甜头的合作社负责人今年把种养面积扩大到800亩。与经济效益相比,这一种养结合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显著。“稻虾轮作”可增强青虾、早稻抗病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而虾塘较肥的特性可明显减少早稻化肥的使用量,稻田减量化生产奠定了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今年该市“稻虾轮作”和“稻鱼轮养”推广面积达3800亩。
成果之三:科技创新当引擎,良种良法创高效
  诸暨市通过系统化推进良种良法集成推广工程,从新品种选育开始,集成推广适用良法,使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应用的成效,全面提升农业集约化发展能力。
  设施技术保障粮食生产稳中创新高。今年7月,诸暨市新桔城粮食专业合作社以705.33公斤的单产,打破了沉睡6年之久的省早稻单产纪录。不仅如此,在更有推广价值的百亩示范方里,新桔城粮食专业合作社和淀荡畈植保专业合作社早稻百亩方亩产分别达到682.67公斤和658.65公斤,双双打破2009年创造的652.26公斤的吉尼斯纪录。诸暨市早稻“双破双创”吉尼斯的成绩,离不开持续推进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创高产的两个示范方和攻关田里,从品种、技术、农机等软、硬件装备到路沟渠等配套设施,都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在不断争取水稻高产的同时,诸暨市着力推进以高粱、甘薯为代表的旱杂粮生产效益。通过推广“泸糯8号”等适种高产优质品种,实现单季亩效益普遍提升至3000-5000元。
成果之四:高效典型作引领,块状产业显特色
  诸暨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通过整合政策、资源、力量、技术等要素向“两区”建设集中倾斜,突出扶持重点,集中加大投入,为农业“两区”建设提供保障。集中建设中的“十区五十园”已经迈入现代农业先行区。
  特色产业走上产业化发展高效路。在诸暨草塔、王家井、璜山等南部区域,以浙江蓝美农业有限公司为引擎的蓝莓产业正在崛起,实现了从组培化育苗、基地化种植和产业化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公司新开发的蓝莓果汁、酒、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已成功打开市场,提前做好迎接明后年鲜果产出高峰期的准备。在北部湖畈现代农业综合区的葡萄产业精品园区,标准化栽培的美人指葡萄平均亩产值达到1.5万元,成为千亩连片规模型高效产业基地。特别是“美人指”葡萄,已形成独特的生产优势,并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东部香榧茶叶、南部粮食果蔬、北部珍珠粮经和中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四大板块”总体规划引领下,珍珠、茶叶、特色水果等优势主导产业生产已经走出设施化、标准化、精准化、品牌化发展的现代农业新路子,农业“两区”创建成效凸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