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两区之美

现代农业不是梦 “两区”谱写新篇章

  •   □孔樟良
    在建德市西南部航头镇,有一个规划面积
    2.361万亩,涉及13个行政村,辐射周边大同、寿昌、大慈岩等10万亩面积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它就是建德市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
      自2010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以来,按照“园区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总要求,经过近3年时间的建设,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成效喜人:综合区形成了“三区二园一配套”的格局,即蔬菜产业、花卉苗木产业、畜禽产业等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草莓、水果等两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及粮经轮作示范、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农业观光等配套区。
      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建设为建德农民带去的是真金白银。数字为证:2012年,综合区农业实现总产值2.48亿元,比创建前1.37亿元增加1.11亿元,增长81%,农民人均收入9198元,比创建前6754元增36.19%,农民人均增收1100元,人均产值增加4900元,人均节本增效200元。
    借力工商资本 助力园区建设
      近年来,建德市委、市政府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积极创新机制,引进工商资本,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截至2013年7月,该市引进10家工商业主1.05亿元资金投入现代园区建设,为该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引入了“活水”。
      为了吸引工商业主到园区投资创业,发展现代农业,该市不断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新建各类道路32.4公里,维修桥梁25座、整治河道13.2公里;新建分级分选包装场所6150平方米、冷库820立方米、畜禽舍4.2万平方米;新建各类设施大棚面积4069亩。同时,相关部门和园区所在乡镇拓宽思路,建立乡镇土地银行平台,充分发挥土地流转信托服务中心作用,大大缩短土地流转时间,提高效率。如由温州客商投资的“浙江瑞德农业科技示范园”,从项目洽谈到一期工程完工,只用了三个半月的时间,受到客商好评。
      近年来,建德市拓宽思路,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着力点,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多措并举,取得明显成效。如通过亲友招商,引进上海客商投资800万元建立绿博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绿色蔬菜、水果等产业;通过老乡招商,引进建德籍北京客商投资3000万元创建倚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有机芦笋基地、休闲山庄和微生物有机肥厂。又如该市草莓土专家在宁波指导草莓种植技术时,引进宁波客商到航头综合区投资700万元建立禾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草莓产业。
      引得进,更要稳得牢,发展得起来。在引进工商企业后,该市加强服务,保障工商业主能安心创业,取得成效。该市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业主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技术,建立科技支撑。同时,建立农技人员“联园区”制度,组建了由蔬菜、畜禽、草莓、水果、花卉苗木、设施农业等6位市级农业首席专家领衔、5位农技推广指导员和镇及村级农技服务人员组成的园区农技推广服务团队,为园区服务,也对业主创业,开展指导和服务。
    推广农业科技 提升产业档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中,建德市积极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该市成立了由蔬菜、畜禽、草莓、水果、花卉苗木、设施农业等领域6位市级首席专家领衔、5位农技推广指导员和航头镇及村级农技服务人员组成的园区农技推广服务团队,并聘请了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为成员,组成现代农业专家咨询团队,为综合区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
      除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德市还积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当地投资60万元,改建了500平方米的航头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目前该服务中心集公共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检测、农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设立了“3+3”职能配置和服务模式,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加土地流转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中心现有农技人员48名,服务窗口实行轮岗值班制。同时,建德市还建立了村级农业服务站和“直通车”服务,在综合区所在的航头镇18个行政村建立农业服务站,在配备村级农业服务助理员基础上,着手在全市232个行政村推行农技推广“直通车”服务。
      一系列举措让大量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得到推广,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至今,综合区共推广新技术20项,引进推广新品种54个,主导品种覆盖率达100%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 2.173万亩,覆盖率92%;推行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100%。综合区内已注册“瑞德”、“禾运”、“崔福”、“东方村野”等商标8个,县级以上名牌农产品4个,“建德草莓”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综合区内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以上质量水平,已认定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15个。
    生态循环农业 凸显综合效应
      在航头省级现代园区内有一个年加工能力10万吨有机肥的微生物有机肥厂,通过发酵、分选、造粒等技术,这个有机肥厂可以年加工消纳鲜鸡粪40万吨,完全消纳综合区及周边乡镇饲养鸡(猪)排泄物。而综合区内的浙江瑞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则利用蔬菜瓜果下脚料饲养“金华两头乌”良种猪、羊和鱼,猪饲养后排泄物经处理后用于蔬菜基地,既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又在企业内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
      这是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积极建立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的缩影。如今,综合区内形成了以蔬菜、花卉苗木、粮油、草莓、水果、莲子等种植基地为主体,以有机肥生产和沼气工程为依托,实现“猪(鸡)-沼(有机肥)-种植产业”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的生态循环及农业生产与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综合区内2万余亩蔬菜、花卉苗木、粮油、水果、草莓等种植业基地消纳利用沼渣沼液25万吨以上,极大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减少综合区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为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综合区依托富有特色和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基地,开发草莓、蔬菜等采摘休闲游,以草莓精
      品园为依托的“美丽宜居江城,旅游休闲
      胜地——17度建德新安江乐活采
      摘”、倚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的“东方村野休闲旅游”
      均已形成规模和特色。
      同时当地还依托综合
      区,大力打造特色农
      家乐,综合区内沿
      320国旁,形成
      “世外桃源—航
      头休闲山庄”、
      “千家饮食”、
      “乌龙饭店”、“航
      头农家乐”等特色
      农家乐饮食区域,
      在每个农家乐店门
      口统一制作“农家乐
      旅游”招牌。在草莓上
      市高峰期,日均接待采摘
      游客千余人(次)。通过发展
      农业观光游,不断拓展综合区内
      的农业生态、文化功能,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