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这个上世纪70年代才登陆我国的舶来品,多数人对它的印象只停留在“生长旺盛、不易处理”的层面。因其繁衍能力强,全国17个省(区、市)的湖泊水体受尽困扰,水面被封锁,水下植物死亡。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水葫芦除了可用作猪饲料以外,还可用来净化水质、富集污染物、吸收重金属等,甚至还可以生产有机肥。于是,国内不少肥料生产厂家也盯上了水葫芦。那么,用水葫芦生产的有机肥,其成本、价格、肥效与其他有机肥相比有何差别呢?
外侵“绿魔”变原料
近年来,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多途径开发利用水葫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多方面突破性成果。
2007年,《中国土壤与肥料》发表了一篇由福建省农科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撰写的文章《水葫芦有机肥料的研制与应用效果》,从水葫芦是否可成为有机肥原料、制作工艺及施用效果三方面进行了论证。该论文提到,由于水葫芦常年生长在富营养水体中,因此聚集了大量的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又是植株生长所必需的。
针对水葫芦可吸收水中重金属的特性,有部分人担忧若将其制作成有机肥会不会出现重金属超标。“一般情况不存在重金属超标等现象。”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毛小云表示,水葫芦不是富集植物,大部分水体中生长的水葫芦重金属含量不会超标。
毛小云的说法也得到了福建省农科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的印证,该所研究表明,水葫芦植株的茎叶及根部中的铬、砷、铅、镉、汞五大元素含量均低于我国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因而由此生产的有机肥不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
另外,水葫芦含有灰分、钙、磷及多种微量元素,经测定,每吨鲜水葫芦相当于标准氮肥12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氯化钾约2.1公斤。
企业试水有机肥
如此巨大的农用开发价值让水葫芦从2009年起陆续被各地肥料生产厂家盯上。2012年4月,媒体登载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水葫芦制作成有机肥的报道,两个月后,广东首家利用水葫芦为原料生产有机肥的厂家——广东福尔康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浮出水面。
广东福尔康成立于2008年,自2009年始与华南农业大学接洽水葫芦制作有机肥事宜。“换个角度,水葫芦就是宝。”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方练说,以往将水葫芦打捞上来,一般只作填埋处理,浪费了水葫芦含有天然肥料养分的特质。
作为水葫芦生物发酵有机肥料生产技术的开发参与者,毛小云透露,新鲜水葫芦晒干后的固含量为5%-8%,其中氮磷钾总含量占6%-11%。有学者表示,在干水葫芦中有机质含量超过30%。
这些先天的条件在方练等人看来,都是水葫芦与肥料联姻的绝妙理由。方练透露,利用水葫芦制作成的有机肥成品有机质含量可达到45%,氮磷钾则为5%左右。
由于水葫芦本身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福建省农科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用水葫芦制成的有机肥能明显提高植株株高、着叶数、植株鲜重及植株干物质生物产量。
方练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每亩施用粉状或粒状用水葫芦生产的有机肥150-200公斤,其产值比对照区能增加2087-2698元。
据了解,目前福尔康的水葫芦有机肥产能与产量均为3万吨,主要用于大田作物果树;原料主要依靠村民或员工打捞,近期来看野生的水葫芦可满足短期需求。
规模生产不划算
尽管方练对水葫芦有机肥的前景看好,但每吨1000-1300元的市场售价,比市面上一般有机肥每吨500-800元的价格还是高出近一倍,与传统观念中较好的每吨1000元左右的鸡粪有机肥相比不相上下。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水葫芦不是到处都有吗,为何用它生产的肥料售价这么高?“95%含量是水,成本高。”一位不愿具名的水葫芦研究者坦言,虽然水葫芦是制作有机肥较好的原料,在技术层面完全可行,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却十分不划算,最大原因在于打捞成本与含水量高。
通常来说,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活性有机肥,每吨的生产成本 (包括原料、电力、人员工资、税收及折旧等)在200元-550元之间。但利用水葫芦制作有机肥,除了相同的采购成本外,还需要将其烘干、粉碎及与基质搅拌、混入鸡粪发酵等一系列过程,非常麻烦,对技术要求也高。
“一吨含水量70%的水葫芦回收价为150元。”方练说,收购后经过粉碎加工,它的回收率为40%-50%,这意味着最多只有一半的水葫芦可做有机肥原料。毛小云直言,水葫芦在腐熟过程中的损失在20%左右,即使最终生产出的有机肥含水量可达到30%,一吨水葫芦最终只可以转化成有机肥原材料65公斤左右。
昆明滇池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韩亚平、昆明环境监测中心李晓明主任等专家明确指出,经过核算,处理水葫芦的成本是每吨75元。有学者认为,由于利用率较低以及需要额外的处理成本,因此,用水葫芦作为有机肥原料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毛小云直言,若要实现大规模处理,只能借助政府补贴。
郑丽行 刘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