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立足保供增收促发展 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

  □陆松潮
  今年初省农业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开发新兴产业,综合配套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和其他服务产业,提升现代产业层次,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到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以上,三分之一左右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初以来,舟山市紧紧围绕群岛新区建设对渔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立足保发展、保供给、保增收,内抓流通,外拓市场,着力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努力稳定“菜篮子”产品价格,逐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和规范化合作社为基础、专业市场为纽带、营销网点为骨架、多元化经营模式为依托、日趋完善的渔农产品市场体系,有效促进了现代渔农业发展,增加了渔农民收入。
开拓大市场,促进主导产业发展
  立足保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产品销路,推进海岛渔农业主导产业提质增效。2012年,全市渔农业实现总产值163.71亿元,同比增长9.2%,近3年年均增长17.1%。
  一是大力开拓国内鱿鱼市场。舟山作为全国远洋渔业特别是鱿钓渔业的重点地区,素有“中国鱿钓第一市”之称,年产量约占全省的85%,占全国的70%。近年来,在国外鱿鱼市场疲软,出口订单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舟山大力实施远洋鱿鱼国内市场拓展战略,打好专题推介、直销经营、展会参展、网络营销等“组合拳”。2012年,全市投入宣传推介资金300余万元,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鱿鱼产业大会和首届“成都·舟山鱿鱼美食节”等专题活动,组织参加北京农展会、福建海峡渔业周、浙江农博会等大型会展,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远洋鱿鱼直销店,国内市场开拓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一年,在出口订单减少40%—50%、鱿鱼捕捞产量增加5万吨的情况下,鱿鱼库存却同比减少50%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积极引导渔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稳步扩大农产品营销网络。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通过代理、包销、自营、加盟、专卖等方式优化“明珠海鲜舫”直营连锁店,做精做细江浙沪市场,已有驻外分公司、代表处近30个,超市专柜、店中店、直营店等近1000家,国内市场年销售额近5亿元。舟山兴业集团开设“舟山海产”连锁专卖店,通过产地与市场的“一站式”销售,已在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设立网点86家。舟山市瀛洲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30多家渔农业龙头企业在沪杭甬等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网点。此外,晚稻杨梅、定海草莓、金塘李等海岛特色优质农产品陆续在环杭州湾经济圈开设销售渠道,并成功在上海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上架销售,特色农产品销售呈良好发展态势。
  三是着力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举办舟山国际渔博会、舟山晚稻杨梅上海推介会、普陀佛茶文化节、海岛农产品大会展等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打响海岛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已建成舟山海中天特产城、舟山水产城等大型渔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7家,经营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海中天特产城经营面积8000平方米,展示展销舟山名特优产品500多种,对接企业近100家,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销售额近亿元。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参加省农博会、上海展销会等各项展会活动,近几年,每年组织参加各类农业会展10多次,参展企业、合作社200多家次。
构筑大网络,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立足保供给,重点发展城市“菜篮子”工程直供店、社区菜店,加快生鲜超市建设,扩大物流配送范围,推进农超对接等新型经营模式,努力缓解群众买菜贵和农户卖菜难问题。
  一是完善菜篮子市场体系。
在全市开设“菜篮子”直供点19家,以宁波白沙农贸市场为采样点,实行同质同价,对生鲜超市、蔬菜摊位起到了很好的价格示范和引导作用。组建舟山市社区菜店有限公司,着手开展全市社区菜店的规范提升,目前已吸纳加盟店43家,实行进货渠道、蔬菜价格、菜店标识、管理制度“四统一”和星级动态考评,完成升级改造22家,改造后的“精品”社区菜店深得消费者认可,每家增加了近20%的营业额,成为市场体系的有效补充。积极推进平价生鲜超市建设,2012年新增生鲜经营门店15家,面积1.36万平方米,实现营业额2.9亿元。同时,在春节、伏休期、中秋节、国庆节推行主要菜篮子商品平价供应,有效平稳了市场价格。
  二是构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目前,全市拥有规模化配送中心8家,农产品年配送量在1.5万吨以上。随着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给农产品物流配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已有多家配送实体正在积极筹办之中,社会化配送呈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积极发展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等,鼓励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与终端销售平台形成产销对接的会员机制,缓解买贵和卖难问题。作为试点单位之一的舟山新茂超市,年销售蔬菜4000多吨,销售额2000多万元,其中30%的蔬菜来自于本地产销对接基地,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培育大主体,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立足保增收,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打造大型交易平台,带动渔农民增收。2012年,全市渔农民人均纯收入18601元,同比增长12.9%,近3年年均增长14.1%。
  一是多层次培育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五化”标准,以规范化提升、示范社创建、联合社组建等为抓手,着力培育一批大社强社,发挥其在农产品营销中不能替代的作用。目前,全市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7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27家,市、县级规范化合作社132家;拥有社员1.2万余户,带动非成员农户5.1万多户。不少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等手段,积极开拓市场销路,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
  二是多渠道培育渔农业龙头企业。出台《关于扶持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指导企业实施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手段的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反哺农业、带动农民的作用。目前全市有渔农业龙头企业12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5家,市级39家,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93.7亿元,出口创汇8.4亿美元,联结各类基地7万余亩,带动农户12万余户。
  三是多形式建设渔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产地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等一批渔农产品专业市场,去年水产城交易鲜活水产品61万吨,交易额达82亿元,产品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及东南亚、日韩、欧美各国。目前,水产城围绕新区发展需要,投资8.5亿实施提升改造工程,致力打造“全国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会展贸易中心和科技交流中心”,成为我国水产业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国家级平台。同时,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水产品专业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近期将推出鱿鱼产品线上交易和商品期货交易,以提升新区在国内外水产品市场的影响力。此外,总投资约8亿元的全市首个大型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也将在年内开建,届时将形成以批发零售、电子交易、直营配送、展示销售等业态为主题的综合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充分发挥稳定菜价、保障市场供应的功效。
  作者系舟山市农林局局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