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水资源并不丰富,投资水产养殖并不具备多少地利。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依托新昌的地理特点,另辟蹊径,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养殖之路。与其他地方的水产养殖有所不同,这群新昌人在投资水产养殖时多以产业化运作,其收益自然较高,其成功的“秘笈”就是:科技+管理。
工厂化养泥鳅,小生物照样赚大钱
在新昌县,大规模养殖泥鳅的就有5家,王飞波就是其中一家。
“前两个月,我投入了100多万元,养殖了30多亩泥鳅,现在泥鳅差不多有10厘米长了。”王飞波从水塘里随手用网捞上了几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笔者看到,这批小泥鳅一斤约有七八十尾。王飞波说,等再过四五个月,一斤泥鳅大约为30尾时,就可以卖了。
在王飞波的养殖场内,30多亩地被分割成一个个池塘,池塘上面漂浮着一层绿色植物,池塘边上则摊着一层黑布。养殖场管理员徐苗达说:“上面的绿色植物是水葫芦,是为了给泥鳅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一般占池塘水面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由于泥鳅善逃,为了保护耕作层,池塘周围不能用水泥进行硬化,只能是普通泥巴,所以需要在池塘周边铺一层黑布。”“养泥鳅,真是门技术活儿,得像养孩子一样时时关心呵护,尤其是在泥鳅的育苗阶段。”王飞波说,预防病害是关键,因为泥鳅苗期很容易生病,成活率非常低。
王飞波说,想养好泥鳅,水源很重要,不仅水质要好,水量也要充沛;其次,喂养的饲料很有讲究,不能多也不能少。泥鳅养殖能不能盈利,关键是看技术上是否拿捏得当。“照现在的形势来看,一年内回本不是问题,明年我可能会扩大养殖规模,分出一些池塘,专门繁殖小泥鳅,到时不仅可以出售商品泥鳅,还能卖泥鳅苗。”王飞波信心十足地说。
高科技作后盾,高收益不是神话
8月初,新昌县中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了省级水产养殖精品园验收,这让张庆潮和盛维忠兴奋不已。
2009年,张庆潮和盛维忠一拍即合,开始养殖光唇鱼(即石斑鱼)。经过三四年的摸索,凭借科技养殖和规范化管理,截至2012年底,他们的养殖园共培育出长3厘米以上的光唇鱼苗217万尾,其中可上市的商品鱼有17.5吨,总产值360万元。张庆潮说,预计今年可产鱼苗300多万尾、商品鱼30吨。
光唇鱼是溪流性名贵经济鱼类,深受消费者特别是山区群众的喜爱。“现在光唇鱼的销路很好,尽管每公斤要卖一百五六十元,仍然供不应求。”新昌县水利水电局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潘先生说道。
笔者跟随工作人员绕了山路十八弯,才找到张庆潮他们的光唇鱼养殖场。那里距离新昌县城10余公里,环境清幽,潜溪江水贯穿养殖池,运行成本低,是养殖光唇鱼的极佳场地。
据悉,该公司计划再建1.2万平方米的核心养殖区设施池,实施光唇鱼从苗种繁育到成鱼养殖的产业化开发,并在园区内实行标准化生产,届时将年产光唇鱼鱼苗300万尾,商品鱼60吨,年产值可达800万元。此外,公司还计划带领周边农民开发6000平方米光唇鱼养殖场,由园区统一供种、统一养殖标准、统一销售,局时可让农民增收500万元,让光唇鱼这一优势特色品种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光唇鱼是一新开发的品种,有强大的科技引领,才成功实现了人工养殖。科技是保障高效农业成功的关键。”张庆潮说。
张庆潮认为,其每一步生产行为都有高科技作后盾,如新昌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人工繁育技术、宁波大学对光唇鱼生物学的分析研究、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鱼病的病原分析及防治技术。这些领先科技,是光唇鱼养殖场得以产生效益的先决条件。
张庆潮说:“水产养殖是一门实践科学,如溪流性鱼类对水质、水温等生态因子有特殊的要求,每时每刻的精心管理是取得良好效益的前提。”
稳得住才赚得多,山里建起鱼子酱基地
这两天,新昌县来益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忙着在检验检疫局为公司养殖的鲟鱼办理出口认证。
“我们培育的鲟鱼大大小小有6万多尾,时间长的已养了8年,最大的鲟鱼3个人都抱不动。”“来益”的负责人王先生说。
在“来益”的鱼塘里,有许多种鲟鱼,包括俄罗斯鲟鱼、西伯利亚鲟鱼、史氏鲟鱼、达氏鳇等等,每种鲟鱼的成熟期都不一样,快些的七八年,慢点的要十几年,所以,需要一直投资,回报期很长。
其实看看这养殖场就知道,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一笔不菲的投资。笔者看到,占地30多亩的养殖场上,建满了各类养殖池,每个水池高1.2米左右,里面注满了水,并且仍在不停地注水。每个水池边上,连接着各种线路,水池上面浮着一台台增氧机。
王先生说,鲟鱼十分难养,对池水含氧量要求极高,所以,公司专门配备了发电机、高压线、增氧设备等。此外,鲟鱼还是一种冷水鱼,为了应对今年夏天这样的高温,公司还为鲟鱼搭起了遮阳篷。另外,为了照顾好这些鲟鱼,公司专门招聘了7位大学生。“我们养殖鲟鱼已有6年了,前前后后加起来,已投入了好几千万元。”王先生说道。
面对如此高额的投入,王先生显得信心十足:“现在,全世界每年需要消费150吨鱼子酱,我们养的鲟鱼就是用来产鱼子酱的,按现在的长势看,三五年后,我们就可以产鱼子酱了。”
据介绍,便宜的鱼子酱每公斤价格 4000多元,贵的要10000多元/公斤。照此计算,再过几年,公司不但能收回成本,还能大赚一把。
“养殖鲟鱼虽然最后的收入不错,但前期投入较大,风险就比较高。”王先生补充道。
李芳芳 马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