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突出重点 创新举措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   □杨建明
      今年初,省农业厅制定出台了农业现代化“8810”三年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认真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今后三年浙江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创新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根据“8810”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结合湖州实际,及时制定了湖州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发展,推进“接二连三”、“跨二进三”,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实现“1+1>2”的效应。一是做优一产促提升。紧紧围绕“4231”产业培育计划(即加快发展特种水产、蔬菜、茶叶、水果四大优势产业,稳定提升粮油、蚕桑两大传统产业,优化发展花卉、竹笋、畜牧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四大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33.15万亩,同比增2万亩;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达62.50亿元,占农业产值的75.0%。二是做强二产促提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上半年新增1个蔬菜加工企业、1个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262.4亿元,同比增10.5%;农产品供沪达44.6亿元,同比增8.5%。三是做活三产促提升。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举办各类农事节庆活动,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达400多万人,收入 4.8亿元,同比分别增11.0%、14.3%。(二)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农业“两区”基础建设。上半年,湖州市在建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0.23万亩,投入0.64亿元;现代农业园区新增产业区块4.5万亩,投入资金3.13亿元,进度与去年基本持平。目前,全市已有4个省级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二是抓农业重点项目实施。以农业重点项目为抓手,强化引进推进工作,年初全市确定29个老项目、15个新签约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建立月度统计、季度督查、半年总结提高、年终考核奖惩的推进机制,通过领导联项目、会议推项目、督查催项目等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农业项目投资5.99亿元,占计划投资的76.5%。其中南浔区温氏肉鸡屠宰加工等3个项目已基本建成。三是抓农业设施装备建设。以举办全省油菜机收现场会为契机,组织开展全市农机化大推进活动,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上半年,全市发放设施农业设备补贴资金1174万元,新增农机具4499台、设施农业1.6万亩,完成水稻机插20.5万亩、油菜机收2.6万亩。(三)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加大农业招商选资力度。把农业招商选资作为培育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途径来抓,坚持内外并举、量质并重,创新招商选资手段,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上半年全市实到外资4478.6万美元,同比增30.7%,完成年度计划的44.8%;实到内资11.70亿元,同比增12.7%,完成年度计划的58.5%。二是推进经营主体培大育强。开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运行监测与管理,年初确定的13个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9个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对象分别实现产值3.42亿元、5.18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0.2%、52.3%。大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累计达到1375家,其中52家被列入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对象。积极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充分发挥湖州农民学院作用,大力培养学历+技能的农民大学生,目前已有1300多名种养专业大户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其中部分成为新型的家庭农场主。三是大力推进规模经营。创新土地流转形式,积极探索连片集中流转、整村流转、土地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6万亩,累计达到108.87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61.3%,有力地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植保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种子种苗供应中心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机耕、机插、机收,统防统治、测土配方、苗种供应等服务,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四)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市校合作,全面推进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点,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强化。一是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湖州市农科院改革加快推进,省蚕桑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省农作物区试站等创新平台建设顺利推进,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湖州新农村工程研发中心,共同开展环境生态保护工程技术、农业产业工程技术、农村基础建设工程技术等合作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二是大力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23个省级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正抓紧建设。完善“1+1+n”农推联盟建设,目前10个产业联盟已聘请首席专家102名,其中核心成员37人;选配本地农技人员232名,其中核心成员70人;联系经营主体900多家。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全市新组建3个创新团队,实施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三是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研发、新成果应用。今年全市公布推广主导品种85个、主推技术60多项、主推机具4个大类,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支撑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五)着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一是狠抓生猪和温室龟鳖“双控”工作。结合“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全面治理畜禽和温室龟鳖养殖,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和污染排放,对污染重又没有治理措施的养殖场实行关停转治。二是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家庭农场。把创新种养模式作为实现养殖业“双控”目标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家庭农场,及时研究制定示范性家庭农场标准,推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大力推进生产过程无害化。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药减量增效工程,积极推进物品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环境影响无害化,巩固规模畜禽场污染治理成果,扩大水产温室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全面启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了病死动物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全力抓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建设。
      (六)着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湖州市农产品监管工作规则,制定出台初级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方案,开展农产品政府质量奖评选,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认证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半年,全市新增“三品”基地5.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9个,全市农产品省级例行抽检合格率达98.7%。二是全面开展动植物疫情防控。上半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的免疫率达到100%,生猪等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为100%。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治面积4800亩,防治率100%。三是狠抓农业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上半年农机安全死亡人数得到有效控制,渔船作业无安全事故,农业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者系湖州市农业局局长
    德清阳光生态农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