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民工企盼异地金融服务

  编辑同志:
  近日,一位家住开化边远山区、在上海创业的青年民工回老家办事时,手持上海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银行卡,在偏僻山区根本没法用。他只得赶到县城商业银行的ATM机上取钱,不但路途远,而且天又热,让他叫苦不迭。
  用卡环境差不仅影响农民工办理银行卡的积极性,而且是造成农民工被动选择安全系数较低的携带现金返乡的重要原因。如何为民工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提供全面、综合、优质的金融服务,是摆在金融服务机构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无论是农民工户籍所地的金融机构,还是创业所在地的金融机构,都要切实关注农民工在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的金融服务问题,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对于农民工集中的务工区,当地金融机构应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了解和掌握农民工的金融服务需求。对于农民工输出地,当地金融机构要利用农民工集中返乡时节(如农忙时节,元旦、春节期间),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宣传,让农民工全面了解银行业务的种类、办理手续和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农民工的金融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二,创新推出适合民工的信贷产品。金融机构要以个人诚信体系为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结合农民工的特点,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推出适合不同类型农民工的相关金融产品。如开化县农信社推出的适合异地创业农民的“新农民创业贷款”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异地创业农民的资金问题。对于异地创业的农民工也可利用区域集中、行业集中的优势组成联保体,向创业地金融机构申请联保贷款;对于一般的小额资金需求,可通过用工单位担保的方式申请专门的小额贷款。另外,建议务工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关注农民工的生活、生产状况,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支持农民工创业,如组建政府出资的外来务工人员贷款担保公司,妥善解决借款人抵押担保难问题。
  第三,设计符合民工理财需求的金融产品。针对农民工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出符合农民工理财需要、迎合农民工心理的金融理财产品,让其轻松理财,稳定收益。如针对农民工关注的子女上学、养老问题,可适当降低教育储蓄产品的准入条件,设计专门针对农民工养老的投资理财产品,农村金融机构可加大代理开放式基金、分红保险、国债等理财产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村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第四,开展农民工特色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合理布设ATM和POS机,使银联从城市走向农村,消减因网点不足所产生的“木桶效应”,增强农民工使用银行卡跨行、异地取款和消费的便利性。同时,降低或减免农民工银行汇兑、邮政汇兑、银行卡存取款的手续费,切实减轻农民工的费用负担。
齐振松 顾倩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