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进行工商登记?怎样扶持发展?一连串的问号摆在决策者和经营主体面前。半年来,衢州市衢江区打破地域限制、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农业保险,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家庭农场发展已踏上——
破冰之路
□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郭顺辉
家庭农场一词,今年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并被视为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全新内容。
然而,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还存在不少需要破解的难题。在提出发展家庭农场之初,缺少明确的概念,缺少可套用的制度,缺少扶持发展的政策……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
面对这一新事物,衢州市衢江区敏锐地“嗅到”了政策释放的信号,在省内先行先试,直面农民贷款难这个老大难问题,探索金融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的路子。
打破地域限制 引进创业人才
位于衢江区莲花现代农业园的老爸果园,自从6月下旬“夏黑”葡萄上市以来,到这里来采摘游的客人络绎不绝,更让负责人滕聪开心的是,他成功地从衢江区农业局领来了家庭农场的牌匾,他累并快乐着。
然而就在葡萄上市前夕,望着丰收在望的果园,一心想注册家庭农场的滕聪心里却有一丝担忧:“如今,家庭农场获得大力扶持,不仅能享受不少优惠政策,而且家庭农场的理念和模式也更符合我的经营思路,我虽然是农村户籍,但毕竟是台州人,在这里申报注册家庭农场,能不能成功心中无底,因为户籍关系不在衢江呀。”
滕聪的担心不无道理。《衢州市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办法(试行)》规定,申请注册家庭农场的经营者须为衢州市户籍。若不能登记成功,他的家庭农场梦将无法启航。
过了不久,已不抱太大希望的滕聪,又重燃起自己心中的农场梦,因为衢江区正式出台的《衢江区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办法》,取消了户籍限制。“我们允许非衢江户籍的农民来创办家庭农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想利用外来职业农民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在当地开展示范带动,这有利于衢江现代农业的发展。”衢江区农业局局长汪泉水解释说,当前家庭农场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觉得只要有利于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同的路子都可以试着走一走。
当此项政策出台后,滕聪再次向当地工商局申报注册家庭农场,终于在6月下旬的第二批公示名单中,看到了自己农场的名字。
“只要是建在衢江辖区内的家庭农场,不论农场主户籍所在地在何方,所有的政策都一样能享受,让农场主们在同一政策的起跑线上出发。”汪泉水如是说。
领到了家庭农场的牌照,滕聪好比吃了颗“定心丸”。“心里搁着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我可以安心地把我的经营模式原原本本地带到衢江,发展连锁型果园。”由于没有了户籍的限制,滕聪能享受到衢江区所有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当地的金融扶持政策。“计划再向农行申请100万元贷款搭建钢架大棚。”已成为农场主的他,底气更足了。
设立多种贷款 破解融资难题
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明显滞后,加之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物,金融机构缺乏对家庭农场融资的动力,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农民贷款难这是个避不开的问题,衢江借助当前省、市、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发展的契机,出台了多项创新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融资渠道。”衢江区农业局经管科负责人郭顺辉说。
目前,衢江区已建立阳光信贷机制,每个农场可在授信额度内随借随还,目前平均授信额度30万元。同时,衢州市财政统筹安排5000万元资金作为衢江区、柯城区家庭农场政银合作资金,通过定期存储、放大倍数、优惠利率,加大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
此外,该区还组建衢江区农业设施评估机构,开展农业设施评估登记业务,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大棚设施、大型农业生产设施)、农业订单质抵押贷款以及信用等级评定、政银合作、小额保证保险贷款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具有农村特点的农业信贷政策和办法,创新农业信贷产品,破解家庭农场融资难题。
政策的创新,让当地的家庭农场受益匪浅。日前,衢江区农村信用联社专门为衢江区陈建海家庭农场赠送了金融服务综合“大礼包”,为其量身制定信贷方案,并发放首期贷款30万元,供农场建造观景亭等配套设施。
衢江区全旺镇虹峰村的利民家庭农场因购置烘干机、收割机想贷款20万元,当地信用社了解情况后,贷款方式从简,利率优惠,当天就办妥了贷款手续。
这样的金融扶持案例,在衢江不胜枚举。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该区农村信用联社已发放家庭农场贷款1103万元。当地农行也率先在莲花镇试行了农业设施评估抵押贷款办法,累计为15家主体办理农业设施评估28批次,评估金额4300余万元,发放贷款900余万元,为破解农业贷款难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设立“金伞”保险 提升发展信心
不久前,人保财险浙江省衢州市衢江支公司与衢江区政府等共同举行衢江区莲花现代农业园家庭农场集聚区、衢江区“金伞”家庭农场保险(放心保)服务站授牌暨保险协定签约仪式,并分别与衢江区塔山农业幸福园负责人翁有良等4名家庭农场主签订了家庭农场综合保险合同。“签了保单,等于吃了‘定心丸’。”盼望家庭农场综合保险多时的翁有良说出了广大家庭农场主的心声。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极端天气日益增多,农业生产极易受到灾害影响。在今年2月的冰雪灾害中,衢江区莲花镇现代农业园有3.1万平方米钢架大棚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74万元。当时,政策性农业保险并没有将其涵盖,受损农民至今仍心有余悸。“区政府在今年5月出台的《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要求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财政补贴力度。”郭顺辉告诉记者,该区组织人保财险衢江支公司、区发改局、农业局等单位联合制定出台了《“金伞”衢江家庭农场组合保险方案》,推行政策性家庭农场组合保险。据悉,为家庭农场提供综合保险保障在浙江乃至全国尚属首次。
另外,“金伞”方案中政策性保险还涉及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该保险方案目前正上报审议。初步方案是:通过合作银行及保险公司审核的家庭农场主可参保,保险期限与贷款期限一致(最长不超过一年),每户承保贷款金额不超过30万元(项目年度累计承保贷款总规模不超过5000万元),保险费率为保险金额的2%左右,保险人承担贷款本金及利息损失的70%左右(合作银行承担贷款本金及利息损失的30%左右),人保财险衢州市分公司承保。
此项保险将建立止损机制:衢州市政府设立一定额度的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当贷款不良率超过3%或保险人实际支付的赔款总额超过实收保费的1.5倍左右时,立即停止新办此项业务(已收取保费的业务不受影响),同时补偿基金对保险公司赔偿总额超出保费150%的部分进行全额补贴。
人保财险衢江支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方案中推出的意外险及务工人员保险将为家庭农场主避免上述风险,全身心地投入生产经营中去。针对家庭农场主“贷款难”,资金压力大这一现状,中国人保推出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将进一步理顺金融机构与家庭农场主、人保财险三方关系,助推家庭农场健康发展。